第八届榆林道德模范:姬春明,社区里的“活雷锋”
来源:文明米脂 作者:刘斌飞 常焕鑫 时间:2021-04-28 09:32姬春明,男,汉族,1962年2月生,中共党员,米脂县城郊镇姬家峁社区保洁员。
每天天刚亮,50多岁的姬春明就开始了打扫通村水泥路、小广场、村级阵地等环境卫生。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从不懈怠。“在我们姬家峁,三岁的娃娃都知道姬春明的好!”提起姬春明,社区居民们交口称赞。 村民家里办事总是积极帮忙 “虽然我从小在铜川长大,但我的根在米脂,在姬家峁。”正因为从小长在外地,姬春明对故乡有一种深深的眷恋。2005年,他从铜川煤炭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退休后,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姬家峁。刚回来时,他还在米脂县城谋生计,打工之余,村里同姓族人有红白事需要帮忙的,他都积极参与,而且常比办事的主家还来得早,帮着打扫卫生、收拾碗具等,逐渐积累了好口碑。 2012年开始,不仅是同姓族人,请他帮忙的其他村民也越来越多,村民常艳就是其中之一。她3年间办了两次红事、一次白事,姬春明都帮了很大的忙。“他主动来我家里问需要帮忙不,办事期间,倒垃圾、扫地、打扫卫生等,不用我说,看见有什么活儿没干就主动去干了,特别热心。”常艳感激地说,用当地土话说,姬春明真是个“好人手”(陕北方言,意为好人)。 如今,每逢有村民家里办红白事,不管有没有叫他,姬春明都会主动去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开始义务打扫水泥路小广场 “过去回来走一圈一身土,通了水泥路后,村容村貌整洁了许多。”姬春明回忆说,虽然成了水泥路,可路上总是脏兮兮的,与环境很不协调,这催生了他义务打扫卫生的想法。 2012年,姬春明开始义务打扫通向村子的那一段水泥路,他觉得那里是村子的“门面”,代表着村子的形象。热爱家乡的他,总是反复去打扫,希望周围环境更干净一些。有一次,天都快黑了,姬春明还在清理路边的垃圾,村民看见后劝他早点回,还调侃道:“又不给挣工资,还上夜班了!”但倔强的姬春明不搭这茬,愣是打扫到干干净净才放心回家。 打扫“上瘾”的他逐渐发现,村民闲聊聚集的小广场总是有烟蒂、塑料袋等,被随手扔掉的垃圾随地可见。于是,勤劳的姬春明扩大了自己的“卫生版图”,赶在村民们来小广场锻炼闲聊前,就将它打扫得干干净净。如今,他连村级阵地及公路上的垃圾也清扫起来。 日复一日的坚持,让村民们十分感动。“城里的清洁工都没有姬春明这么认真吧,看他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在小广场拉家常都觉得舒服多了!”姬家峁社区村民梁来祖夸赞说。 带动更多村民维护村容村貌 “以前村里的垃圾一堆一堆的,现在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村里人对姬春明的评价很高。”姬家峁社区书记姬宏武这样说。 一年要用掉30多把扫帚,每天打扫2公里长的乡村道路……看到姬春明每天义务清扫卫生,村委会去年给他补助了1300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他,将这些钱全部用来买了扫帚、推车等卫生工具,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 在他的努力下,如今,村里到处干净整洁,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不随手丢垃圾的习惯。 2018年1月,他被榆林市文明委授予第五届“榆林好人”称号。也是2018年,他正式被聘用为社区保洁员,这个身份让他更加确定,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肯定。 不惧危险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他所在的社区位处子米路沿线重要关卡,镇政府干部和社区三委会成员建立起疫情监测防控队伍,负责守住辖区东西进出的“大门”。此时,姬春明不畏疫情,第一时间申请加入疫情监测防控队伍,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确保村民安全,需要每天挨家挨户喷洒消毒水,他就负责给消毒液按比例兑水。整整一个月,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刺鼻的消毒水让他每天晚上回家都头痛不已,但是守护村民安全的坚定信念,让他每天都以最饱满的状态投身“战斗”。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打扫卫生、帮办红白事事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看到村民需要我、依赖我,我就很高兴,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姬春明脸上露出淡淡地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