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无定河桥变迁记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常正忠 时间:2013-04-10 10:09

 


 

 

 

    无定河古称奢延水,是黄河中游最大的支流之一。无定河发源于陕北白于山区,流经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沿途一路如脱缰的野马,奔流无定,故而得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旧时的无定河上无法建桥,渡船便成了人们唯一的渡河方式,但翻船事故也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无数的心理创伤。
    新中国建立之后,无定河流域经国家多年重点专项治理,流域区内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今日的无定河上早已是座座大桥飞架,天堑变通途。下面笔者仅就米脂县境无定河桥的历史作简单的述说,借此一观无定河两岸人们的生活变迁。
            利害相关的无定河
    无定河流域属黄土高原区,自古以来水土流失便是相当严重,因其黄流奔腾、浊浪汹涌,因此曾有人将其戏称为“小黄河”。自古以来,无定河便是兵家争战之地。“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从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诗中,我们仿佛又看到无定河两岸战鼓咚咚、战马嘶鸣、鲜血四溅、杀声震天那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无定河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米脂县县城就坐落在无定河中游的东岸,河道漂移不定的无定河由北向南从县城的西侧奔腾流过,并将米脂县版图分为东、西两部分,也就是群众习惯上所称的东乡、西乡。无定河在米脂县境内约为四、五十里,这片土地是米脂最平坦、开阔、肥沃的川地所在。无定河两岸地理条件优越,村庄稠密,人口众多,从古至今都是米脂经济最发达的地域。加之在民国年间,著名水利专家李仪址设计修建了织女渠后,无定河两岸川地得以改建为水浇地,于是沿河两岸年年粮食丰收,瓜果菜蔬品种多样,成为了米脂县内最富饶的地方。
    全县境内大小泉、溪、河流最终都要汇聚流入无定河内,全县东西乡也就是说全县的群众往来,经济交流都要经过无定河。但无定河在带给米脂极大利益的同时却洪水频发,客观上也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们时刻期盼着无定河上能建起大桥,然而米脂无定河上无桥的历史却特别特别的漫长。
              冰桥 渡船 棒棒桥
   在无定河没有桥的长期历史中,沿河两岸群众究竟通过怎么的方式往来呢?
    其一.木船摆渡。由于米脂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无定河的水流在汛期更是滚滚奔腾,黄浪咆哮,因此被群众称之为水火无情的“大河”。过去在离县城较近的河西官庄村(城南)与孙家沟村(城北),都在无定河上设有渡口,由数名艄公搬船摆渡。两岸群众走县城赶集、探亲、看病、交流农产品或者干部下乡、学生上学都要坐船往来。平时还好,一旦遇到汛期的暴雨洪流,船是天王老子也不敢搬的,任你有天大急事,也只能是望河兴叹。
    在笔者记忆中,每年都有人在无定河中淹死,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次洪水引发翻船的大事故,就造成了十多名群众的死亡。
    其二.走冰桥。每年冬季无定河结冰并开始流凌时,木船自然就无法行驶,两岸群众只能焦急地等待着大河冰凌能早日封住河面。待到冰面完全封河后,就由有经验的人在冰河上测出一条水位较浅,冰面结实的线路,并在上面撒上黄土作为标记,供人们谨慎行走穿越河面。这条冰路,就是当地群众所称的“冰桥”。这冰桥看似简单易行,但当在河冰不稳定或消融时期,其实每一步都是极其危险的。
   
其三.棒棒桥。棒棒桥是一种季节性临时搭建在无定河上的小桥,多由政府出面组织、附近的村民集资(包括远处在此过河的村庄)修建的。棒棒桥一般架设于农历的九月,在第二年农历三月后就被拆除。
    修棒棒桥时,先用木料制作十几个木框架,依次按直线排列插立于河道中,并用大石块压实木架做为桥墩。桥墩间两面搭上长木椽子,牢牢拴实后,中间用高粱杆(陕北人称为“棒棒”)盖严实,之后再在棒棒上铺压薄石片、土、石子,棒棒桥就修成了。在笔者印象中,这棒棒桥走上去虽然不稳,且桥面仅一米多宽,但有桥总比没桥方便得多。
    但在每年三月开春时,当地村民便要趁水流小时把棒棒桥拆掉,为的是防止洪水将整个桥体冲走。拆下的木料包存好以备秋后再用。无定河上修的棒棒桥,虽说是耗费人力、物力,但在米脂无定河无桥的历史时期,仍不失为一种无奈的办法,也算得上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旧时陕北人为无定河所苦的困难场景,因此米脂有句老话“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
             现代大桥促发展
    1972年,在广大群众强烈呼声中,国家投资27万元,米脂县投资7万元,终于在米脂无定河上,修起了第一座跨越两岸的石拱大桥。大桥修建在河西孙家沟村,与河东米脂县城北端隔河相望。该大桥为球型扁壳拱卷钢筋混凝土结构,九墩十洞,桥长182米,宽7米,有水泥护栏,桥体雄伟壮丽。一桥飞架无定河东西,不但便利了无定河两岸人民的交通畅行,而且对沟通米脂城乡交流和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77年时,县水利局在城南小石砭无定河修筑水渠,河西官庄村在此基础上修成了一座很低的漫水石桥。后由于水渠拆除,官庄村在漫水桥处,重新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板桥。
    改革开放以来,米脂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后,米脂城北7.5公里的河西镇子湾村,与离县城南面10公里的河西周家沟村,由群众自发筹款在无定河上各修筑了一座石拱桥(无桥栏),遇特大洪灾时河水可漫桥而过。
    此后,米脂无定河河西包西铁路建成,无定河的旧桥已不适应新的交通需求。于是米脂县从2000年开始,历时两年修起了陕北第一座穿越210国道与无定河的巨大立交桥。因为“米脂古城无西门,西角楼下压九龙”的传说,所以立交桥被命名为九龙桥。九龙桥长372米,宽12米,高16米,为箱式梁结构,桥下为桩柱式墩台,钢筋水泥铺设桥面,桥栏雕刻图案,行车道两侧建有宽近2米、高约30厘米的人行道,桥两边人行道上竖立着堂皇华美的路灯。九龙立交桥气势恢宏、雄伟壮观,象一条长长的巨龙,腾飞横穿过无定河的上空,它已成为米脂县一道靓丽的风景。
    米脂火车站建在河西官庄村,为了更好的改善本县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县政府又在九龙桥南的无定河上新建了一座直通河西与火车站的翔凤大桥。此桥也是箱式梁结构,长205米、桥宽20米,高大宽阔,桥面上两边设有三个半圆弧度钢架支撑,很有气势,是仅次于九龙桥的又一交通大桥,它与米脂无定河上其它大桥,共同交织成贯穿河西开发建设区的主要交通线路。
    今日米脂境内无定河不足25公里的河道上,已经建起了三座大桥及数座石拱桥,城区与两岸交通及其发达,人民群众出行非常便利。无定河东西两岸川地上的新旧建设逐渐连接成片。米脂县无定河上的桥梁布局完善、合理,它们与全县的经济建设已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今日米脂,早已改变了无定河没有桥的历史。一座座跨河而立的立交桥、石拱桥,便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继续向世人诉说着属于无定河、属于陕北的新篇章。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10)
83.3%
踩一下
(2)
16.7%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米脂新闻网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