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窑洞古城老街探秘—拂开东大街24号的面纱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常天明 时间:2016-02-01 08:57

 


24号旧院局部

    在米脂, 有这么一个源远流长,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名人辈出,饮誉陕北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曾经催生和浇灌了陕北文明,对于奠定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出伟大贡献,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佛开他的神秘面纱,让广大游客走进他们的神秘世界……
    米脂窑洞古城,东大街24号院。就是这个看似破败不堪的古城四合院,从这里走出一个个了不起的人物。慈禧两宫西行随从护驾的高祖培、高祖佑,曾是张季鸾、杜斌丞三原宏道学堂恩师的高祖宪,曾参与设计毛主席纪念堂的清华大学系主任高亦兰,创办陕北第一所女校的高佩兰,曾是陕北著名作家路遥恩师的高振中……
                         
——题记

    漫步米脂古城的街巷,回味米脂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耳畔就常会萦绕起一句以写陕北物事而声名鹊起的著名作家高建群写陕北的一句话,“一步一个典故,一步一个传说”。此话用在米脂古城老街,可谓是恰如其分。
    熟悉米脂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明艾清高民国杜”的民间俗语。今天,按下明朝的艾家,民国的杜家不表,单说清朝的高家。清朝的高家可谓是盛极一时。光是进士一科,就出过6位。分别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的高钿,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科的高长绅,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的高维岳,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的高增融,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的高增爵,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的高祖培。科举时代,穷乡僻壤的地方,出个文生、武生已属不易,何况举人进士,更是让许多人望尘莫及。
    笔者近期就米脂西高家的典型代表,东大街高仲魁家的24号院的建筑规制与沿革,家族历史渊源等情况进行考证,随着考证的深入,高仲魁家族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拂开。惊奇、惊叹之余,不由得对外界传说的米脂的文化县的底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米脂本地人士,对于自己地面上的历史的无知,真的感到汗颜。
    老城里人都知道,作为昔日米脂的经济文化中心的东大街上商铺林立,各种规格的民居鳞次栉比。有中医世家、官宦人家、手工业世家等等不一而足。东大街的旗杆院就是指的该处院落。该处院落一度时期开染坊,也被称为染坊院。(开染坊的渊源笔者后文详述)。该处院落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是有着200余年历史的老宅。据很多相关人士的回忆,该院落正窑上面曾有一座纯木质结构的木楼,使得整个院落看起来恢弘大气。至于用途,有人说是祠堂,有人说是绣楼。你可以从现在窑顶部的成块的规则石板,觅到当年木楼的些许痕迹。该院为二进式四合院布局,由正窑、厢房、二进垂花门、大门等组成封闭院落,占地面积达638平方米。,明柱抱厦的正窑,四檩廊罩式,施荷叶墩,雕卷草雀替,垂花柱饰寿桃的二进垂花门,施一斗二升斗拱,雕花草雀替,圆形门鼓石一对的大门,都可以说是普通人家少有的规制。 该院落是米脂窑洞古城内分布较多的清代民居建筑之一,对研究米脂民间建筑风格、布局、结构、规格及雕刻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高仲魁家就是米脂人经常所说的东高家一脉。高家的祖先是世袭指挥使高庆。从十八世高仲魁起,这起院落至今传了六代人。高仲魁家是米脂老城知名,陕北地面上有较高声望的官宦人家。如今,院落虽然破败不堪,但是你可以从大门的规制,雕刻,院落的布局,正房的抱厦式屋檐,以及诸多局部的细节往上追溯到昔日的气派和不凡。人们在概叹建筑昔日辉煌的同时,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建筑背后隐藏的这个家族的故事。
    在米脂的历史上,高仲魁是个比较有名的人物。高仲魁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都曾有岁贡生、监生一类的功名,可以说是诗书继世、耕读传家。光绪版本的《米脂县志》有高仲魁的详细传略。他本人也是清朝的贡生,同治元年选授为渭南县教谕。因为当时回民起义的原因,导致南北道路阻塞,未能到任。同治六年,知县张守基督办团防,命高仲魁守城北凤凰台。高仲魁昼夜巡防,从不懈怠。在同治九年(1870年)正月十八日,在阻击回匪攻城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可以说是“义重桑梓”。高仲魁的子孙,个个都有出息,成为清末民国初年陕北的名门望族。诗书继世,耕读传家。据不完全统计,在《米脂县志》有传的人物有5名,进士1名,举人2名,贡生3名,监生、廪生2名,庠生1名,国民党中将1名、团长1名,辛亥革命后早期的实业家2名,校长4名,教授、博士及留学经历的12名,分别是北大、清华、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等校的教授,北航的博士生,留美、留日等国家,领域主要有语言学家、建筑学家、物理学专家等。米脂人都感叹地说,高仲魁后人一门科第,应该是仰仗了高仲魁的祖荫佑护,也是苍天对忠烈之人的最好回报。
    高仲魁长子岁贡生高树堂(出生年月及事迹暂无考);次子为解元、河南补用知县高树荣,光绪版《米脂县志》有传。
先说高树堂一支。高树堂一子,拔贡生高祖佑(1873~1936),字保卿,曾任清朝刑部主事(最高为宣统年间的二品衔三品顶戴花翎)、警察厅长等职务。曾为慈禧两宫西行随行护从。他为官三十余年,嘉奖迭见,过罚毫无,政声颇好,多次受清朝皇家、民国年大总统奖掖。民国二十五(1936)年,已退职闲居的高祖佑在京病故,享年64岁,由子女扶柩归葬米脂泉家沟老坟。

 


 

 

    高祖佑共三子,长子高崇正,为警官学员,在天津公安局供职。次子高崇仁,字景明,为国民革命军第86师团长。幼子高崇基。高祖佑一生品德、官声不菲,加上子弟身居要职,所以高祖佑去世后,为他的遗像提赞的人极多,大都是当时政要。一生为官刚正不阿,去世之后哀荣备至。有一本专门的书籍叫《高保卿先生像赞》。收录的都是以褒奖高保卿先生的道德与人品的书法作品,由当时民国名人要员蒋介石、董玉麐、于右任、杨虎城、邵力子、阎锡山、何应钦、商震、徐世英、江朝宗、高桂滋等题写,书中共有书法作品66幅。题词极尽褒扬礼仪,不论书者的地位身份和政治观点如何,就书法而言各有所长。蒋介石曾为其遗像提赞“典型尚在”。
    高崇正子高振中,为延安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为著名作家路遥先生的班主任、古典文学老师(路遥纪念馆有照片)。高振中子高飞卫,也曾任延安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后赴深圳发展。

    再说高树荣一支。高树荣(1848~1906)字桂生。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曾任直隶州判(从七品),后回乡办学。为善乡里,兴办实业。光绪十七年(1891)中解元,在京自修英语,与英国学者李提摩太深交,领本县西学中用之先。二十六(1900),奉命督办陕北23县赈济事务,劝富户拿出存粮接济当地饥民。执教定阳书院、凤翔书院,讲授物理、化学、数学、机械等。三十二年(1906),任榆林中学主讲。著有《圣学困勉记》、《经世刍言》、《机器说》、《医学录要》等。
    高树荣生四子。长子高祖培,进士,曾任刑部主政,大理院院臣。次子高祖诰,廪生。三子高祖宪,前清举人,辛亥先驱,曾任关中道伊,河北埠本县长。四子高祖光,曾任中国银行总行科长。
    高祖培(1866~1927)字植卿,县城东街人。聪敏好学,工于诗文,擅长书法,熟通刑律。20岁补为生员,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刑部主事兼管秋审处。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他随行护从。为人刚直,不畏强权。时有石小四一案,法部尚书葛宝华被内务府大臣奎俊买通,嘱咐他判石死刑。他言道:“此人罪不当诛,杀人媚上,我绝不干!”葛以罢官威胁。他说:“官可不做,人不可妄杀!”一时声震朝野。民国年间任地方审判厅丞、总检察厅书记官长。晚年著有《金鉴堂文抄》、《吟香馆诗集》、《法律辑要》、《法冤辩证录》、《书法指南》等,逝于北京。
    高树荣第二子高祖诰,廪生。高祖诰共生六子,长子高崇高,庠生,曾任民国年间神木、吴堡县长,省议员。高崇高生子三,长子子高振国,字定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先后在三民二中、镇川米中任教导主任,后任榆林中学校长(1945~1949),在民国陕北教育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高树荣第三子高祖宪(1870~1943)字又尼,辛亥先驱。二十八年(1902)中举,任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史地教习,张季鸾、张奚若、杜斌丞等人皆出其门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回陕北创办绥德中学堂并任该校监督(校长)。1907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担任过陕西都督府秘书长、中道观察使等职。 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私交甚好,于非常敬佩高的德行人品,曾亲书“救国尊今圣,读书为庶民”的对联。五四运动后,他的女儿高佩兰回故乡结婚,他指导女儿创办米脂第一女子学校,为米脂兴办女校之始。1943年2月4日病逝于城固,著有《嘉乐堂诗文稿》。
    高祖宪长子高建白(1895~1977)又名崇勋,北京警官高等学校毕业,国民党中将。1941年5月任第17军84师师长,并兼任中条山游击区第1路指挥官,1943年12月任第17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1951年6月在西安被俘。1963年4月9日获特赦。后任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人员。
    高祖宪次子高元白(1909~2000),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著名的语言学家。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二十一年,陕西文史研究馆馆长,陕西语言学会第一届会长。专于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史。著有《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汉语音韵学要略》、《古代汉语》等。
    高祖宪女儿高佩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出嫁给米脂富户杜良台家做儿媳,并于1919年创办陕北第一所女子学校。征得父母和公爹的同意后,在自家的宅院悬挂起“米脂女校”的匾牌,首次招收女生34人。她既当校长,又作教员,同时成立了“天足会”,积极鼓动妇女放脚、剪发、上学、婚姻自主,摆脱礼教桎梏,结束了当地女子不能入学堂而皇之的历史。
    高祖宪两子,文武双全,而且在各自的行业领域都是佼佼者,女儿思想前卫,创办女校,开陕北风气之先,都可以说是彪炳青史的历史人物。这些都与高祖宪良好的家学渊源,门风家教等不无关系。
    高树荣四子高祖光,为中国银行总行科长。高祖光生四子三女。

    高祖光三子高崇寿,1934年5月5日出生于北京。父亲高祖光辛亥革命后是中国银行的高级职员,母亲毕业于北平大学。高崇寿于1958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任教。1983年5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84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6年起担任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94年起担任全国高等学校理科非物理类专业基础物理研究会理事长。高崇寿参加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撰写的学术专著和教材著作多次获奖。高崇寿生两子,长子高凯燕留美,次子高凯中,为北大教授。
    高祖光四子高崇伊,为兰州大学物理系教授。他的学生评价他“先生则具有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寓教于乐、估算能力极强的独特教学风格,高先生给人积极向上的印象,上他的热学课感觉十分轻松”。高崇伊生两子,长子高凯祁为北航博士生。
    高祖光三女儿高亦兰教授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的教学、设计实践和研究工作,曾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教学顾问。1988年至1992年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曾参加或主持过多项重大设计项目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中央主楼、毛主席纪念堂等。有专著《毛主席纪念堂设计过程总结》。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其教学成果(合作)获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
    笔者行文至此,就常常想着,在米脂,竟然有这么一个源远流长,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名人辈出,饮誉陕北的名门望族,竟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湮没在历史的深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他们的历史无从知晓。对于这个曾经催生和浇灌了陕北文明,奠定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出伟大贡献的家族,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佛开他的神秘面纱,让广大游客走进他们的神秘世界……
    说明:笔者在考据过程中,参考《米脂万丰高氏族谱》、《米脂县志》、《陕北窑洞民居》、《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等书目,走访老住户高治元、杜丕业及高氏后人等。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米脂新闻网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