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有为—2017年度县级劳模评选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杜海斌杜文强 时间:2017-04-26 14:08
艾有为,小巷则人,本科。1988年从事地方志编纂,耕耘在史志战线,走遍家乡山川沟坬,村舍集镇,收集、整理、记录、出版米脂人文、地情知识,为研究地方历史,宣传创业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做出贡献,是地方文化虔诚守护者。历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学员。县地方志办、史志办编辑。县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科员等(期间主持工作5年)。政协榆林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米脂县志》主编。《凯风网》省级撰稿人。榆林黄土文化研究会理事。米脂县第十七、十八届党代会代表。 编史修志呕心血 笔墨情浓抒胸怀
追溯近三十年历程,清楚地看到,他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硕果累累,并收获着辛勤耕耘的艰辛与喜悦。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人成就事业基本素质。在平凡岗位中,谋求有为、有位,是其天生秉赋。1982年在考古学家戴应新研究员门下学习考古,在周都沣镐遗址等考古现场,学到许多基础知识,丰富自己学识。相继参加韦曲、西安等地隋唐墓葬以及神木四卜树、榆林李家庙、白城台、清涧李家崖、绥德等地考古调查与发掘。他从了解当地史料入手,不怕苦、不怕累,每一次都出色完成任务,用能力和水平证明自己价值,展露出超凡脱俗才华,赢得信任和尊重。从1989年起发表考古调查报告和专题研究文章,如《金怪兽的奥秘》、《龙山玉雕人头像》《榆林调查前秦代来城址》 (《中国文物报》)等文论。1988年,参与新编《米脂县志》《米脂年鉴》编纂。功底扎实,勤奋好学,成为业务骨干。期间,跑单位、下基层,指导修志,收集资料,大家对他认真负责态度称赞不绝。他撰写、绘制《城乡建设志》及县志所配发的地图,被评为全省优秀志图。在《陕西史志》发表地方民俗方面文章几十篇。其中《米脂姜氏庄院》、《清末米脂常平仓修建风波》等为保护古迹,宣传米脂起到积极作用。
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作半句空。2010年任二轮志主编,重新走上修志舞台。耐寂寞,守清贫,全天候、满负荷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治学严谨,常为查证一件事或一个数字,翻阅大量材料或到部门核对,从不含糊。为设计篇目,苦思冥想,参考志书,与同行探讨,直至满意为止。对编辑人员严要求,一个标点、一位数字,都力求准确无误,不放过一个错别字。通过地情网站、电视等媒体宣传修志,利用文件、网站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明确修志任务,指导编纂。国务院《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出台后,深刻领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地方志作的重要批示,强责任,克服懈怠情绪,明确方向和任务重点,并将意见送呈县委、政府领导。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部门志,根据资料存在问题,逐一批改,采取门类归口进行培训,从志书篇章节目,资料取舍,内容完善,图表照入志等逐项进行辅导,通过吃“小灶”一对一讲解辅导,从根本上改变资料员对编史修志陌生感。 辛勤付出必有回报。主编《米脂人物》(100万字),《米脂年鉴》(2008~2011)综合本(65万字)、2012~2016(5本,300余万字),《中国共产党米脂县组织史资料》(第四卷)(25万字),《中国共产党米脂县历史大事记》(35万字),《无定河挽歌》(10万字),《永远的丰碑—米脂党史人物、事件选录》《无定河畔六烈士牺牲80周年纪念活动专辑》(5万余字)等多部著作,上千万字。完成党史专题资料18篇。主持影印、校注康熙、光绪、民国《米脂县志》100万字。他主持的多项工作被省市委党研室、省方志办评为先进。使全县党史、地方志事业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他专注修志、勤恳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上级部门肯定,被人们誉为地方志战线的“老黄牛”。2015年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大家说这荣誉是实至名归!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成为全市地方志系统的佼佼者。先后为市、县区史志办辅导年鉴编辑知识。参与《子洲县志》、《榆阳区志》评审工作。业绩入录《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政协委员风采》(陕西卷)等。 文如其人,朴素自律,他把所有精力用在著书立说之上,牺牲个人利益、加班加点干,星期天几乎都在办公室里改稿件。在“两学一做”、落实三项机制以来,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修志,推动事业,开展党史、地方志编纂,查找“四风”问题,撰写剖析材料,带领一班人转变作风,树立修史编志信心。追赶超越,确定思路,制定追超目标。志追史圣二十年,修史编志铸风采。自幼陶酷爱书法、摄影,在兢兢业业修志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书法,拍摄照片。其作品主题突出,家乡情节浓郁,为申报“千年古县”,主编《千年古县•中国米脂》,并赢得这一殊荣,为米脂争的历史名片。先后在《陕西地方志通讯》《陕西史志》《陕西日报》《中国文物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清末米脂常平仓修建风波》《米脂小米史话》《陕北炕围子习俗浅探》(入选《世界学术文库•文化卷》),《浅谈陕北酒文化习俗》(获榆林地区“酒文化”征文三等奖)等40余篇。作品真实厚重,具存史价值,是全市党史、地方志系统公认笔杆子。可谓:传承历史担重任,德艺双馨满银州。爱岗敬业系编志,任重道远敢担当。 春秋轮转,铁砚磨穿,青灯黄卷,废寝忘食,写党史传正气,编县志寄情深。查档上千卷,整理资料六千多万字,拍摄照片3000多幅,主编地方图书15部,尽心竭力为编史修志做贡献。他是普普通通地方志编纂人,把自己精力全部用在平平凡凡、清清淡淡的修史编志事业上,展露风骨,显示才华,体现价值,这是修志人之精神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