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义: 把奉献当做最大的快乐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17-03-28 10:33

 

    在米脂县石沟镇官道山村的山路上,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个拿着剃头工具匆匆赶路的老人。去年以来,他风雨无阻,义务为村民们理发,而且随叫随到。村里的乡亲们看了欢喜,也觉着有点疑惑。“从年轻时就劳累一辈子的受苦人,本可以清闲在家养老,干嘛还要折腾自己受这份罪呢?”每当有人这样问他,他都憨笑着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借钱都要做好事

    米脂县石沟镇官道山自然村65岁的常德义,从去年11月起,在党坪5大联村范围内开始义务理发、剃头,而且不收任何费用,特别是对年老体弱、卧床不起、不能行走的老年人,他都会亲自上门,“不用群众一度电,不拿群众一针线”,老人坚持用年轻时就记在心里的做人原则,规范着自己的言行。

    年过花甲的常德义老人儿女成双,均在外地工作。常在村中走动的他,看到周边村庄有许多和他一样的留守老人,儿女们大多在外打工。他们中有许多人行动不便,头发长了也无人理。“比起别人我还能走动,应为这些乡亲们做点好事。”常德义在心里暗下决心。

    凭着一腔热情,常德义产生了为村里留守老人义务理发的想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常年疾病缠身的他,生活靠国家低保,这着实让他为难了几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党坪村村主任张长柱诉说,张长柱当即资助了他300元,用于购买理发工具。“常德义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还有帮助别人的想法,我觉得难能可贵,而且义务理发也是好事情,我愿尽一点自己的心意。”说起初衷,张长柱说。

    有了理发工具,随后的事情就顺利多了。他每天早早吃过饭,背着工具包挨家挨户地询问老人们需不需要理发。最远的时候,他要来回步行10多公里,但他从来不觉得累,反而干劲十足,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今年79岁的梁树兴是石沟镇宋山自然村的村民,过去他都是两三个月去乡镇赶集理一次发。如今,梁树兴年纪越来越大,赶集越来越不方便,理发随之也成为一个难题。自从常德义开始义务理发后,每个月都会上门为他理发。“常德义理发理得好,而且还是免费的,以后我理发,就靠常德义了!”梁树兴乐呵呵地说。

走村串户干劲足

    常德义没有固定的理发地点,哪里有群众需要理发,他就步行去哪里,一个人翻山越岭成了家常便饭。由于年龄大的缘故,他的背已有点驼,走在山路上十分醒目。对于他的乐于助人,刚开始老伴刘芳英颇有微词。但看着他乐此不疲的样子,就慢慢开始支持他。“刚开始是担心他的身体,但看他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干劲十足,我也就同意了。”刘芳英说。

    对于老年人来说,夏天还好过些,寒冬腊月确实比较难捱。但常德义义务理发冬天也不歇着。他心里知道,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即腊月理完发,一正月都不会再理,直到来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才又理一次发。为此,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走村串户,每天平均走五六公里的山路,上门给姬兴庄、党坪、猪皮峁、宋山等自然村的老人们理发。有时理完发赶上吃饭时,乡亲们会留他在家吃饭,他也全部拒绝。有时理发的推子没电了,他也坚决不在群众家里充电,而是返回自己家充电,第二天再去群众家里义务理发。“常德义年轻时就是植树造林的先进人物,他为人做事特别有原则,他办事我们都特别放心!”官道山村村民张安雄说。

 

    如今,常德义在理发的同时,又新增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边理发边了解老人们的生活情况。每当了解到特别困难的留守老人后,他便向村里的负责人反映,帮助老人们度过困境。“只要我还能走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众。”常德义坚定地说。

返回家乡骄子首页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