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米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彩”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2-07-09 21:04

 走在米脂的大街小巷,我们发现米脂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郁。其中,历代契约博物馆、石器博物馆、玉器博物馆、陶器博物馆和剪纸馆等民办博物馆随处可见,成为米脂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新亮点。
     据悉,米脂城乡共有9家民办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藏品丰富、涉及面广,有历代图书、瓷器、钱币、玉器、石狮子、灯树、捣蒜钵、剪纸、绘画等民俗珍品以及红色收藏等藏品数万件。各馆陕北特色明显,突出米脂个性,尽显自身风格。由冯骥才题写馆名的“周苹英剪纸馆”,设立在石沟镇善家沟村民间剪纸艺术家周苹英生前居住的窑洞里,展出了周苹英老人生前创作的6000余幅完整的形态原始的剪纸绘画作品。姬乃钧创办的“历代契约博物馆”以契约收藏为主,辅以陕北特色民俗收藏;王武林创办的“石器博物馆”以新石器时期的各类石器,如石斧、石刀、石铲,以及陕北石狮、炕头石狮等石器收藏为主,馆内扑面而来的一架炕头石狮子夺人眼球,高亢鸣叫的石制雄鸡令人称奇;瓷器店则多以明清瓷器为主,多收藏青花瓷、粉彩瓷,尤以龙盘瓷为甚。
     说起艰辛的创业之路,大家感慨良多。复胜祥博物馆的常涛馆长说,很多具有陕北地域特色且深得自己喜爱的物件,因为要谋生,只能被出售或交流出去。王武林馆长告诉笔者,他是从心底里喜爱炕头石狮子,他认为这些民俗物件代表了陕北的文化,是绥米文化的集中反映,这些不可再生的珍品的流失就是米脂文化的流逝。周苹英孙女杜君夫妇、孙子杜米军,投资近百万元创办了设施齐全、具有浓郁特色的米脂窑洞创作写生基地,把一个普通的山沟小村庄变成米脂乡村的一块靓丽“文化地”。
     最先踏脚收藏者,或因谋利而为,或因喜好而始,或因流失而动,但都历经了由小到大的累积和从收藏到展出的转变、从业余到专业甚至是主业的成长。收藏使他们在慢慢了解、不断体会、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品味藏品的文化内涵和担承的历史责任。这也许正是米脂民间收藏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从私人收藏转向了民俗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根基所在。民俗文化是认识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更是记录历史变迁、关注现实人生的核心所在。兼收并蓄、承袭衍变、色彩斑斓的陕北民俗文化,就蕴含在琳琅满目的众多藏品中。置身于米脂众多的民俗博物馆之中,人们品尝的是一场突出米脂特色的民俗文化饕餮盛宴,看到的是米脂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瑰丽前景。
     从以家养藏、以藏养藏、借贷养藏一路艰难走来的米脂民间博物馆,如何在文化格局发生变化的当下更好地发展进步,这是收藏界人士和社会各界最为关注和值得思考的话题。笔者认为,应增加历史厚重感、融入文化内蕴,有了历史资产这个品牌,文化产业品牌会更加响亮。民办博物馆只有挖掘藏品文化内涵、延展产业链、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走出以藏养藏、借贷养藏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米脂民办博物馆的建设,盘点、盘活米脂文化资源,促进米脂乃至陕北地区民间收藏的展示、交流、交易活动,构建新兴文化产业体系,这才是民间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目的所在,也是提升米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大县的又一突破口。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