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食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2-06 09:44
“小扁食,两头尖,下到锅里滚两遍,金勺舀,银碗端,端到堂前敬老天,大人娃娃都喜欢,欢欢喜喜过大年。”
关于饺子,全国各地的叫法花哨,在陕北民间,饺子被称为扁食,这个称谓最为亲切。
扁食之名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代。宋·林光朝《艾轩集·鹊山碑阴》云:“扁食豆羹,名之所聚。布戟列鼎,怨之所满。”元明清也叫扁食。清人王誉昌《崇祯宫词注》记载:“翊坤宫近侍刘某,善治扁食,进御者必其手造。”陕北信天游唱:“吃了一碗扁食没喝一口汤,没打定主意上了人家的当。”
在陕北,扁食是细饭,最好的美食。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必吃扁食。往年正月初一,父母早早就起床了,响了开门炮,便坐在炕头开始捏扁食,母亲揉面擀皮,父亲捏。陕北人旧时捏扁食,不用擀面杖,只将小面团置于手心,以另一手拇指压之成碗形,装填入馅。动词用“捏”,谓之“捏扁食”。这样制作扁食皮被称为“套壳壳”。我初学捏扁食,就学的是套壳壳技巧,套出来的扁食皮薄厚匀称,圆圆的,像一个个小笸箩,比擀面杖碾压出来的好看,且易包馅料。
大年初一的扁食馅通常是黄萝卜羊肉馅。馅里放上红葱、花椒、姜粉等调料,淋入热油,顿时满屋飘香。新鲜馅料不可少,和扁食面也有讲究,母亲一般选用头层面粉,用温水和面,反复揉成光滑的面团,盆中盖上湿笼布,饧一会儿,揪成大小几近的面剂子,即可擀皮。上年纪的祖母另有一套烹调观,她强调扁食面要“活活”的,反复揉成死面了。其实,在那些饥馑岁月,无论谁捏的扁食,都是人间美味。
父亲捏的扁食,状如元宝,井然有序地排列在盖帘上。旁边放一摞洗净的钢镚儿,捏扁食时,偶尔包进一个,预测家人新年的福气。谁如果吃出有钢镚儿的扁食,当即乐得眉开眼笑,意味着一年财门大开,大吉大利;谁如果吃出全用肉馅包的扁食,则意味着好口福,有吃禄。父母捏扁食很快,一会儿就捏了满满当当几盖帘,孩子嘴里唱着童谣,争先恐后数着盖帘上摆放了多少扁食。
煮扁食要好吃不粘不破,非常考验主妇的厨艺,旺火,宽汤,适量加盐,可增加扁食的口感,同时也防止扁食粘连破皮。从小听大人念叨一些烹调技巧,如三开扁食两开面,盖盖闷皮敞锅熟馅。扁食煮进去,开水锅滚三滚,点三次凉水,直至扁食肚子朝天浮在水面,即可捞出装盘食用。扁食吃法也有讲究,生活精致的人家除了蘸汁,还会烧一盆鲜亮的浇汤,用金针、粉条、木耳、油菜和西红柿等食材烩制,浇到扁食碗里,美其名曰金线吊葫芦。
“包子扁食家常饭,来人待客八大碗。”每逢喜庆节日,接待贵客也吃扁食,新婚翌日早晨,新人必须吃“儿女扁食”,寓意儿女满堂,福禄盈门。冬至也要吃扁食,俗语“冬至扁食夏至面”。榆林有童谣“扁食粉汤,回家养伤”,足见美食可疗愈,可慰藉乡愁。
返回美食特产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