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天王塔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艾有为 时间:2017-03-31 09:29
天王塔是一处宋代古迹,位于郭兴庄镇天王塔村东500米处的云台山寺。 沿无定河一路向北,由西过马湖峪沟再向西前行,折而向西南进入天王塔村,越坡而上,仿佛有扶摇直上九万里之感觉。再经云台寺碑坊,山巅之上展现着那么一块坦途,视野开阔,群山环绕,时值金秋,晚霞衬印,整个云台山寺风光旖旎,妩媚多姿,色彩斑斓,金光耀眼。瞬间,使人有一种气宇轩昂、临风玉树、云蒸霞蔚、傲视苍穹的胸襟。 天王塔是云台山寺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辉映,相得益彰。云台山寺高耸入云,风水天成。由于其特定的历史地位,使它成为米脂无定河西岸的一胜迹。 据《光绪·米脂县志》载:“天王塔在无定河西杨家山,距城九十里。山顶有七层古塔,宋时折继世拥兵驻细浮图,即此。”为兵家必争之地,村内有宋代浮图寨为证。我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创建人史念海先生在《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林牧分布篇》中,亦有“鄜延路兴修米脂、浮图等寨 (在今米脂县境),就选派将佐,带领兵丁,到边界采木”之说。《西夏书事》中,“自熙宁用兵以来,所失寨地,若环庆之安疆,河东之葭芦、吴堡,鄜延之米脂、义合、浮图,皆深入本国境界,势在必争,秉常日思恢复”。可见它是宋与西夏争夺的战略要塞。然而,有学者以为今“克戎寨”即“细浮图寨”。又给它增添了学术上的分歧与争鸣,但其历史的包容和内涵,却是不可动摇、颠扑不破的。 天王塔系宋时修建的塔幢,其形制古朴,特征鲜明,塔基座砖结构建筑,呈正六边形,每边长约 1.85米,占地面积约4平方米。塔身6面7层砖砌。塔原高12米,现存4层半,4层塔外有圆形佛龛,塔残高9米。小巧而玲珑,古朴而俊秀。基座高1.22米,每面长1.72米,一、二、三分别高1.77米、1.73米、1.52米。从建筑物的布局、造型观察,是有元、明、清历代维修的痕迹。砖砌白灰勾缝,缝隙细密,建筑用砖标准为长0.275米,宽0.145米,厚0.058 米。塔西北4米为祖师庙,内有石碑和铁钟,庙貌虽小,威严厚实,游人络绎,香火旺盛。仅据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修碑刻和清宣统三年(1911)维修碑记,寺庙重修已有400多年的辉煌历史。你看那残存的砖塔,历经岁月的洗礼早已是斑斑驳驳、古色古香,红斑白锈分布在塔身容易积土积水的地方,塔身的自然包浆再次告诉人们,那便是岁月留下的印痕。塔周围几株挺拔的松树青翠欲滴,树上于塔、庙间迁徙的麻雀儿悠闲自得,叽叽喳喳地在塔顶与庙檐破烂的缝隙里栖息安家,衔草筑窝,飞上跳下,翩翩起舞,人们不难想象在那上千年的历史光阴里,又有多少鸟儿在这里安家落户、传宗接代!又有几多看塔守庙的孤独者在这里日夜守望!又有多少香客游子,魂牵梦绕,许愿还愿,憧憬未来!又有多少争战边塞的英雄男儿梦断沙场?在这一望无垠、光秃秃的山头上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几多梦里思故乡的哀怨与悲叹!正所谓“茫茫世事残塔影,杳杳红尘古钟声”。 文革期间,云台山寺虽沉寂一时,但免遭洗劫,人们将它辟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起到了保护的作用。1978年8月,人们对寺庙进行维修扩建。2016年再度补修了塔顶残损部分,使塔身还原,庙貌一新。1982年,被米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10日,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天王塔是米脂县仅存的一座时代较早塔幢,是米脂历史社会的真实见证,早以成为人们用以表达追远悼古情怀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