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忠烈士魂殒荆襄--明湖广巡按李振声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16-10-24 09:13

    明天启年间,李振声从米脂乡间出发,高中陕西乡试甲子金元,崇祯年再中进士,官至湖广巡按,他是乡人的骄傲。然而,明末的农民起义让他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历史让人唏嘘,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率农民义军破承天(今湖北钟祥),李振声被俘,李自成与振声同乡同姓,用李自成的话又是同宗兄弟,又慕振声的威名,许以高官。岂知李振声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更不认自成为同宗,至死不降。

    然而,忠君的李振声未曾预料到,南明弘光帝昏庸无道,中了义军的反间计,颁布对振声等“戮杀令”,致使二十四史中振声一直以降臣而书,家人于顺治年始闻其不屈遇害。振声忠诚烈士,蒙千古不白之冤,直到康熙年间冤名才得昭雪。

    历史常有惊人的巧合,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称赞的描写李自成的《永昌演义》,其作者李健侯正是振声的十世孙。

    李振声(1597—1643)字符情,号华磷,陕西米脂小桑坪村人。明天启四年(1624)陕西乡试甲子金元(第四名举子),崇祯七年(1634)甲戍科进士,任河南郾城县知县。因军功擢升户部主事、广西监察御史、湖广巡按等职。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率农民义军破承天(今湖北钟祥)被俘,不屈遇害。

    根据小桑坪李氏老谱所记,李振声的祖先系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州区)人,汉飞将军李广之后。宋初,为抗击西夏兵南侵,振声的祖先戍边,在米脂狮子坬一带安营扎寨,此后在米脂世代相传。岁月沧桑,斗转星移,至明中叶,李氏后人科弟蝉联、人才辈岀。李振声的先祖李杰,明举人出身,以县丞累迀至四川潼川府通判。高祖李具善举人出身嘉靖年间曾任安徽太和县知县、李具美举人岀身曾任山东成武县知县。曾祖李时达,太学生。祖父李贡朝,庠生。父李茂盛,以岁进士先后任户县、陇州、华州学正,开封府周王府宗学教授等职。崇祯十五年,皇帝圣旨允准李茂盛从祀乡贤,其明乡贤碑至今完好无损,现保存在李自成行宫。

声威振平步青云

    李氏一族至李振声世服儒业,幼,聪慧过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授河南郾城县知县。振声走马上任之时,正逢陕北农民义军由晋入豫,整个中州烽火遍燃,李振声临危不乱,组织精壮日夜操练。崇祯八年正月初二,义军入境,振声亲率乡勇,初战杀死大头目“紫微星”,生擒首领“扒山虎”等,斩首二十五人,夺攻城竹枪一千五百四十四杆,一战贼胆已破。是年八月,振声所率乡勇斩杀数十人,中伤者甚多,残部溃退。二十八日在县境交界处再战,生擒“红袍贼”“扫地王”等,其余残部望风而逃。在本县境“问十里”“五家岗”扎死贼首“扑山虎”等……崇祯十年《郾城县志》十卷中记载:“厥后流贼胆寒,戒之曰,彼善知兵,我辈当焚掠它境,再无过郾。”

    崇祯八年,汝南蝗虫成灾,叶(叶县)、舞(舞阳县)土寇时有扰郾。振声率乡兵擒斩甚多,崇祯帝闻报告后颁旨:“据报,汝南一带土寇相机剿散,用土(地方团练)杀流寇,具见,筹略有功将吏,着与查叙,以示鼓励。”

    据崇祯十年《郾城县志》卷五,河南巡抚陈必兼疏:“崇祯十年七月十九日,流贼由西华行至临小商桥扎营,蜂屯蚁聚。振声即点千百总及各哨乡勇,分派信地(侦探),夜至二更时候,统领各兵前至小商桥,火炮齐发,喊声震地,三面夹击,夜间劫营,流贼手足无措,斩贼六百余名,其余向王曲方向逃窜。”崇祯皇帝降旨:“据报豫寇恣横郾汝,薄有斩获,新按臣确査实奏。”

    崇祯十年十月初六,振声率乡勇取得螺湾河大捷。崇祯皇帝闻报后有旨:“据奏,李振声亲率乡勇擒杀多功,可嘉,着该按作速査奏,以凭优叙。”崇祯皇帝根据各级官员的题疏,特颁旨:“李振声准破例行取优选,云云,钦此钦遵。”

    郾城县地处汝南,县境西毗邻叶县、舞阳,历史上该两地民风强悍,时有强人占山为王,结草为寇。久之已成中州的心腹之患,皇上也有南顾之忧。河南巡抚发大兵从西围剿,兵道令知县李振声躬擐甲胄攻之于东北。关于此次战况,崇祯十年《郾城县志》卷五庠生谢槟《颂平叶舞寇三绝》所记:“公虽儒生,骑射以敌数人。初至郾,时有流寇扰,皆败归。后贼畏公威名再不敢入郾。土寇杨四聚众舞阳为乱,淮南北之地行旅尽绝,官府不能禁。郾民近舞者苦其焚掠,耕织惧废。公悉知其状,遂捐俸募士千余人,纠合乡勇数万。贼至多所斩获,伺贼他岀必扼其归路,于是贼始恐欲降。公曰,贼急矣!姑诈许之。因密会各县及左牟等兵攻之与西。公自率敢死之士五百人,袭之于东。贼沿河布以重兵,我兵先渡,贼退守河堤,相持不战,欲以逸待劳。公令弓弩三千渡下游,一呼而前。贼乱首尾不能顾,公率众乘胜追杀其境内,焚其庐舍,死者无数。公下令降者不杀,于是降者过半,党羽悉解去。杨四自领精兵七百人屯于陈家岗四登楼,公率兵久攻不下。然虑劳师非上策,乃令穿地纵火,杨四遂死,地方乃平。”舞阳杨四已除,河南地方抚、按一应官员无不风光,崇祯皇帝根据兵部与河南抚、按等奏报,特颁旨:“这土寇功次卫桢固减俸行取,李振声加俸一级。云云,钦此钦遵。”

    崇祯十年后,李振声抗击义军声威大振,为郾人赢得了短暂的宁日。应地方士绅及百姓之求,并带头捐俸,先后重修城隍神庙、学宫、县衙、城内外关圣庙,新修砖城、魁星楼,编纂县志等。可惜由振声于崇祯十年主编的《郾城县志》国内早已失传。所幸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孤本一套。

    崇祯八年,郾城人误伤邓玘部下,邓玘乃勇将,勤王有功,擢升为总兵,深受崇祯帝骄纵,邓带兵要血洗郾城。振声据理力争,竟与骁将角抗,用全家人生命担保,救了一城人。为感其功德,郾人在世为其建生祠,并由当朝状元刘理顺为其撰写功德碑文。此祠毁于上世纪中叶。

    振声在郾任上仅有五年,却声名远播。清初吴伟业在《绥寇记略》中载:“振声能完守,有杀贼之威名……郾城知县李振声与大梁道陈睿谟所遣尹先民合兵夹剿杨四七战七捷。”一时声震海内外。清顺治十六年、乾隆十年《郾城县志》,民国《郾城县记》均称振声为当世能吏,并誉为一代伟人。

    崇祯十三年,振声丁忧在家,正值蝗灾水害,斗米八钱,饿殍遍野,振声公捐巨资救人无数。米脂向有三饷银三千两,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公上巡抚一书免除,至今无三饷之患。崇祯十五年春,振声为父服丧期满,觐见崇祯帝后,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后以军功擢升振声为湖广巡按监军御史,光绪《米脂县志》所录当年崇祯帝《赐湖广巡按李振声敕》。

逢乱世忠臣末路

    崇祯十五年冬,李自成率四十万大军从南阳浩浩荡荡杀向湖广,一路所向披靡,襄阳、荆门、荆州自古就是易守难攻的重镇。但名将左良玉、郧阳巡抚王永祚、偏沅巡抚陈睿谟不战弃城而逃。农民军不费吹灰之力而连夺三城。就在此明廷危难之际,李振声莅临承天。承天乃历史上朱家藩王所在地,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就葬于显陵。自凤阳皇陵被义军焚毁后,显陵是明廷的重点保护对象,这正是崇祯帝以军功能吏任命振声为湖广巡按的目的。

    尽管形势不利,明军仍部署了军事防御,急调本省总兵钱中选驻守承天,一时援兵云集,有秦良玉、阮(冉)夫人皆土司女官统兵若干,并以大象为前驱。有施州月空和尚,僧兵若干,有刘、孙二位太监统京管精锐兵若干,有李、贺二家兵若干,总计数万众,分设五营,皆归振声节制指挥。李振声一面飞檄各府、州、县文武严防以待,调兵遣将防守显陵及承天府。一面飞咨巡抚宋一鹤火速发兵援应。由于明廷已不得人心,有人公开写“恭迎闯王”,甚至有人打开西门迎义军。军心不稳,李振声难挽败局,但其身怀报效朝廷的一颗忠心,决心与城共存亡。

    彼时义军开始攻城,振声亲自登城督战,相持有半月有余,义军死伤过多,移师转攻显陵。显陵一旦失守,罪不容诛。李振声率部火速增援,又有湖广巡抚宋一鹤率精锐之师从武昌连夜赶来协防。显陵的防守甚严,李振声身先士卒,亲自披挂上阵,由于明军顽强的抵抗,义军伤亡惨重,不得不停止攻击。李自成率四十万虎狼之师,从南阳岀发,一路势如破竹,荆襄二府不战自得,其它州县更是所向披靡,唯独大军兵临承天一再受挫。正在李自成进退两难之际,谋士献计,显陵外围设有屏障木城,用火攻即可破。除夕之夜,自成命兵士四面放火,火借风势,整个显陵全是火海,官军不战自乱,各逃生死,显陵遂告失守。接着义军又转攻承天府城,崇祯十六年癸未正月初一,义军将在显陵抓获的李振声抬至城下,以此动摇明军的军心。守城明军见主帅被抓,纷纷弃城而逃,承天府落入李自成之手。

    李自成与振声同乡同姓,用李自成的话又是同宗兄弟,又慕振声的威名,许以高官。岂知李振声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更不认自成为同宗,至死不降。因李振声及部分明朝官员冥顽不化,誓死效忠大明朝。为了分化瓦解明朝官员,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岀兵山西时列榜公布,其中有振声、贺逢胜等一批明臣皆降,并委以重要职务,以诓远近。其实在山西岀榜之前,振声、逢胜早已为国捐躯。南明弘光帝忠奸不分、昏庸无道不加甄别,也中了李自成的反间计,才颁布对振声等“戮杀令”,清初修明史以讹传讹,致使二十四史中振声一直以降臣而书。振声忠诚烈士,蒙千古不白之冤,真可谓:一腔热血洒楚地,冤沉四海无处伸。

    由于战乱,李振声湖广赴任之后的事其后人浑然不知。满人入关后,清顺治六年,河南进士张禹谟出任米脂知县,赴米前偶然获得振声信息,其在《节烈录序》中说:“顺治六年冬,余过雪苑,访友人李竹轩,言谈之中,客在座者,文学陈明盛,闻余为米脂县令,一跃而起鼓掌而曰,米人侍御李公之死,鄙人知其详并录其事,顾兹记载,诚不足藏名山,幸携以示其家之人。余幸然应之。”至此李振声的家人及社会各界方知其不屈而遇害。

忠义得昭康熙帝追恤

    陈明盛乃商丘读书人,商丘陷落时为农民军所获,在自成军中服务。据明盛、李上林所著《见闻侍御李公忠烈传》中记:“承天陷,贼下令敢伤公者斩,因被获。初二日,贼具书奉役使五十人,锦衣数十袭,金银酒器四十种。公悉投之地。午刻,既至,贼尊公为兄长先下拜,公厉声斥责并求一死,贼无愠色,仍送归馆驿,间日,贼来候起居,继请宴会,而后每宴必醉,醉则唾骂。癸末正月初七日以舟送襄阳刘体纯处,初九日移寓檀香寺。一日贼以书檄公为兵政府侍郎(相当于国防部长)之职,公将书信投之于地面壁长吟:‘黄阁若闻今日诏,清流虚负往日名。’贼知公终无降意,是年七月二十八日将公移送裕州(今河南方城)城内。传公在襄阳逃逸未遂,又传公将贼营军事布防等有书通孙督师。故伺察日严。癸未九月二十八日,由贼将谷永杀害于裕州城南门外。”清顺治八年九月,振声子李隆至裕州将父遗骨殓归。九年正月二十八日,葬于绥德四十铺北田塔。墓前建代巡坊,由清涧籍进士翰林院检讨白乃贞于康熙三十二年手书,额题“代天巡楚”,左题“衡岳风穆”,右题“汉水澄清”。另有清康熙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胡世安亲书题联:“半壁倚荆襄壮志未酬身竟死,九重颁两露英魂永奠泽长流。”振声虽安葬入土,但关于其节操问题在明末清初仍未大白天下,主要焦点是降与俘?再是否担任过大顺的兵政府侍郎之职?根据郑廉的《豫寇纪略》、清初《湖广通志》、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雍正十三年的《陕西通志》、光绪《米脂县志》、李天根辑《爝火录》、乾隆《钟祥县志》等皆载,振声乃是城破被俘,并非投降。晚清梁启超称清初六大师之一的傅山《霜红龛李御史传》所书:“闯入晋时伪榜揭御士名,同江夏贺逢胜授伪官,时贺已死,故为此而劝人。既一再闻清涧惠世扬、汾阳刘升祚之言,乃知御士实死,未尝受伪官也。惠伪相归而语乡人曰,闯所谓贼党,李御士之死值万金。刘伪兵政府归,其言曰,御士既被执,有伪官刘惠者,说御士降,御士不可……又三年而商邱陈生明盛之言来,而御士之死大着。”清张廷玉《二十五史》明史篇、李天根《爝火录》、顾成《明末农民起义战争》等均记载,李自成有心让李振声担任其兵政府侍郎一职,因振声一再严词拒绝,故寻以宣城邱之陶代振声为兵政府侍郎。又有担任过大顺重要职务的明朝降官清涧惠世杨、汾阳刘升祚以及耳闻目睹振声被俘及处死始末的陈明盛等证言,李振声的死因已大白于天下。康熙二十九年,应钦命提督陕西学政许松荃题请,已故湖广巡按李振声从祀米脂乡贤祠。康熙帝乃一代明君,明察秋毫,闻报后敕曰:“凡胜国诸臣,苟有死于忠孝者,受诬陷,应于褒扬,以彰激劝。尔故明湖广巡按李振声,持节按楚,保障荆襄危疆,既失陷身豺虎之中,大节炳然,授命刃锋之下。披览奏读,欣网常之足维,揆厥生平实孤,忠而堪悯,宜允学臣之请。准其从祀陕西米脂县乡贤祠,着有司春秋祭享,以慰忠魂,故敕。”《米脂明乡贤》录有许孙荃康熙三十年(明李振声神道碑)奉旨允准原文,许公亲题条幅绢本墨迹今存。李振声乡贤碑完好无损,至今仍在李自成行宫保留。

    康熙帝的英明,使李振声的冤情得以昭雪追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后人自此扬眉吐气。至清,后人虽生活清贫,但书香不绝,后继有人。其曾孙李墀清乾隆举人岀身,任临洮府狄道县训导。八世孙李锦江,光绪乙亥举人,拣选知县,钦加翰林院待诏衔,米脂至今被誉为文化县,锦江公有首推之功,民国五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曾为锦江公题褒“义闻照垂”匾额。九世孙李蕴华光绪十四年举人、十八年进士,历任四川合江等县知县,后擢任会理州、忠州、绥德州知州。十世孙李健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所著描写李自成的《永昌演义》一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其他有功名学位的不下数十人。小桑坪虽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一门出两进士,在当地传为佳话。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