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村规民俗之——“吃鸽虎”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申长明 时间:2016-10-10 11:07

    米脂在陕北这块广袤的黄土地上堪称为千年古县,占地面积在明代时是现在的四倍多,农民领袖李自成的出生地李继迁寨、成长地常峁墕均为米脂属地,由于历史原因多次置县划界,从大到小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一条圁水把古银州割为东西两块,东大西小,东区人多地少,西区人稀地广。

    陕北黄土高原,历经大自然的冲刷、风沙侵蚀、人为的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失衡、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百姓难以生计,被迫背井离乡,米脂人叫滚南路(指延安地区)。

    2011年冬,我去延安参加陕北申氏家族谱编修联谊会,据统计,陕北申氏自明初起,从江南安徽等地大逃难,五百多年来,为了生活一直没有驻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结束这样的局面。解放后,如遇灾荒之年,政府以民为本也组织过移民工作,近年来像白于山的移民安居工程,政府出资建楼房、安自来水、分田地,给予很多优惠政策,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这正是,新旧社会两重天,难民有了新家园。

    历史上米脂这块地方,乡俗民风是深厚淳朴的,过去尽管百姓生活极艰苦,但对亲戚六人、下乡来客是紧接而待的,有点细粮,嘴里摘挪肚里饥(挤)也要让客人吃饱吃好,给来人留下好印象,所以米脂百姓是最讲究门面二字的,但对那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小偷小摸的人是非常厌恶的,所以老人们常以“瓜田李下”“小小偷针针,大了抽筋筋”等箴言来教育孩子。

    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米脂百姓把专吃麻雀的起名叫雀鹞子,专吃鸽子的称“鸽虎”,抓吃野鸡兔的叫兔鹰,逮吃鸡娃(小鸡)的隼、鹘,老年人叫乌摆。

    米脂广大农村庄户人历来是勤劳节俭,德传乡里,他们一年四季土里刨地里翻,祈望风调雨顺,秋后粮食满囤,一家老小过个好光景,但是农村正如老人说的,羊群里也总有一两个乏羊,好逸恶劳的游民在人家的地里偷偷摸摸,揣上半筐山蔓,顺手拧上几个萝卜、蔓菁,在田埂树上摘些瓜桃梨枣,更有甚者,把农人割下的糜谷、捥下的黑豆顺手牵羊圪夹上几捆拿回家,农人靠摸踪的办法,找到实物,捉住交到村上,用“吃鸽虎”的办法来惩罚。对光棍失业一贫如洗者进行教训,并罚其为村上修垫一年道路,冬天送路(下雪后);对养羊者拉上一只,全村人打平伙吃上一顿,然后把羊头骨挂在村口树上,以警示众人,我们村执行着“吃鸽虎”的制度。

    据我调查,米脂“吃鸽虎”这种村规习俗,在明代中后期就已形成,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米脂东区较为普遍。解放前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城内农会在米脂中学下边高姓院侧一座牌楼前也曾举行过“吃鸽虎”程序,处理过二流子。在米脂,“吃鸽虎”的习俗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逐渐淡化,从原来挂羊头骨改为用草绳扎一小捆黄蒿(茵陈蒿)挂在村口树上,警示路人,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然消失。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