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风景米脂汉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张艳茜 时间:2016-04-07 09:12

    2008年春,我刚到米脂县政府挂职时,参加陕西省旅游工作会议。一同去西安参会的还有米脂县文化局局长乔雄波,他身着上下左右都挂满口袋的摄影师服装,手中端一架专业水准的照相机。乔雄波一边忙着拍照,一边为我介绍米脂的情况:从米脂的历史到米脂的地理环境,从米脂的人文景观到米脂的风土人情……乔雄波侃侃而谈,乐此不疲,对家乡对米脂的热爱,欢畅地在乔雄波的叙述中跳跃着。

    乔雄波的镜头里,除了获得“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的米脂人文景观,还有季节变化中的米脂:

    起伏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的村落,一家一户,分散在层峦起伏的黄土山峁间;那炊烟袅袅,是从山腰、沟道、川畔的陕北特有的窑洞里飘出来的;错落在山山峁峁或三五孔或七九孔一排的窑洞前,院落开阔,有石磨碾盘,沉重而踏实,有正挂满青嫩透红的红枣儿的枣树,还有一圈咩咩撒娇的羊儿……

    走进呈拱圆形的窑洞的院落,布拼花的门帘一动,从里面走出一个笑吟吟的农家主妇,无论来人相识不相识,都会热情与你打着招呼,迎你入窑洞在炕上坐下,然后摘了成熟的枣儿和甜酸的葡萄送上……

    窑洞里冬暖夏凉,干净清爽。一整块石板砌成的灶台连接着土炕,灶台上的大小两口锅,从洁净严实的锅盖里蹿出一股股香气,令人遐想,不知不觉间食欲就从肚腹间向上蠕动,一直爬到了舌尖。来客舔一下嘴唇,便毫不客气地端起了主人送上来的一碗浮了米油油的小米粥,或是香喷喷的粉汤烩菜……

    登高处再随着乔雄波的镜头看去,是层层叠叠盘旋而起馒头状的梯田山。梯田上,是那些在干旱中稍微有点雨,便在雨中感恩的谷子,投桃报李着,毫无节制地旺绿着,先是挺起腰身,绽放了笑容——待进入秋天,它们孕育的“宝宝”长成了粗粗壮壮沉甸甸的谷穗儿时,便又谦和地低下头,弯起了韧性的腰杆,全力托着它们沉甸甸的“宝宝”。此时,田野上层层片片泼洒着金黄,酣畅淋漓,尽情尽致,空气中弥漫了阵阵谷香……

    进入冬季的陕北,寒风刺骨,迎风而行,便能充分体会什么是刀割般的疼痛。倘若没有白雪的覆盖,举目望去,馒头状的山,一座一座相似的空空荡荡,一览无余的荒凉,仿佛寒风中站立着衣不蔽体的孩子,令人心生爱怜和疼痛。然而,文化局局长乔雄波却能在这寒冷的季节里,燃起一把热情之火。周末里,我经常接到乔雄波的电话,他知道,每到周末,整个办公楼也如同荒芜的田野,空空荡荡,经常只有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吃着泡面当饭。于是,他变换着安排活动,或是叫上三五个文友聊天,或是围着一锅炖羊肉,听米脂优秀的民歌手惠亚宁不重样地唱陕北民歌,高亢的曲调与热辣辣的歌词,愈发让料重味醇的炖羊肉香气四溢。

    乔雄波时刻不忘宣传米脂、介绍米脂,而关于他本人的工作成就,我却是在干部群众的口中得知的。2000年,乔雄波调到米脂县文化局工作,刚担任文化局局长一职时,为了争取将“杨家沟革命旧址”申报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乔雄波自己垫付经费,自己撰写申报文本,自己去西安、北京做宣传推介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将“杨家沟革命旧址”成功补报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时任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的张廷浩,被乔雄波的执着与努力感动了,情不自禁地称赞:“乔雄波同志为陕西争得了一个国宝,给米脂抢得了一个国宝。”

    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局局长任上,乔雄波先后为米脂县争取到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沟革命旧址”“盘龙山古建筑群”和“姜氏庄园”;四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八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绥米唢呐”;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城”等十多项国家级殊荣,扩大了米脂知名度,增强了米脂文化软实力。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谣,不知源于何时。很想找到一个线头牵着,一直追随而去,却连那线头都难以从年代久远的纷乱记忆里整理出来。就这样,米脂的女子和绥德的男子在民谣中出了名。

    在为民谣中的米脂女子声名远播而骄傲的同时,乔雄波有话要说。他说,还应该有另一个版本的民谣诞生,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米脂的汉”。

    在这贫瘠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养育出一代又一代与天地同生共长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名字,即使轻声说出来也有响遏行云的力量——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国民党高级将领,在1939年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歼日寇4000余人,1942年又以副司令职率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交战的杜聿明;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重要贡献的民主斗士、教育家杜斌丞;提出了在抗日根据地作为“十大政策”之一普遍贯彻实行的“精兵简政”口号的爱国乡绅李鼎铭……他们都是生于米脂长于米脂,是地地道道的“米脂汉”。他们在各个时期创造的惊人之举,令人无法不肃然起敬。他们就是米脂显著的人文标识,使米脂成为与众不同的米脂,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米脂。这样看来,同样土生土长的“米脂汉”乔雄波,想有另一个版本的民谣出现:“米脂的婆姨米脂的汉”,也绝不是在自恋与自夸。

    作为李鼎铭先生曾外孙的乔雄波,从小听着母亲讲述她外公李鼎铭先生的故事长大。1990年,乔雄波开始研究李鼎铭先生的曲折人生和李鼎铭先生不朽的丰功伟绩,逐步成长为全国李鼎铭先生研究事业的一分子,撰写了数万字的李鼎铭先生研究专题文章。

    2015年夏天,我回到曾经挂职三年的米脂,这一回依然由乔雄波引导,我再次将米脂的山山峁峁走了一遍。我来到建立时间不久的“米脂布政界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不同时期、不同战场牺牲的革命烈士,他们多是“米脂汉”,而且牺牲时也多在20到3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这时,乔雄波走到一座墓碑前,庄严默哀。碑文上刻着:

    乔正明(1911.7—1934.8)米脂县桃镇黑圪塔村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米东区委书记,米东区游击队支部书记,1934年8月在米脂县黑圪塔村被敌杀害,而后又在绥德县吉镇被斩首示众。

    鞠躬行礼之后,乔雄波说:“这是我的祖父,一个有着满腔爱国热血的共产党员,牺牲时只有23岁。乔家在痛失栋梁之后,还被国民党掳掠家产,并焚烧了家门。祖母带着我的父亲、父亲的妹妹和弟弟,东躲西藏,饥寒交迫中受尽磨难,父亲的妹妹和弟弟相继早夭。”

    听着乔雄波的叙述,又一个“米脂汉”乔正明高大而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出现。此时,烈士后代乔雄波也仿佛不再是以往书生气十足的模样,眼镜片背后的目光增添了几分英气。

    重访米脂,临告别时,乔雄波将一本厚厚的书稿送到我的手中,封面书名是《看不尽的米脂》。书中文章和图片是乔雄波一次次行走米脂的山山水水,用笔墨、用镜头,更是用心书写和展示出来的米脂,乔雄波对米脂的热爱深厚而绵长,米脂的风景永远看不尽。而我也在阅读乔雄波的文章中逐渐感到,看不尽的米脂风景中,热血而英勇的“米脂汉”,是米脂最有光彩的风景,而乔雄波无疑也在这风景中。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米脂新闻网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