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斗镇: “组合拳”打出产业扶贫新天地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16-09-18 16:0116个行政村,983户贫困户2366个贫困人口,这是米脂县印斗镇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该镇根据山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支部引领、企业扶持、大户帮助、合作社带动”四种模式,着力发展“山地苹果、舍饲养羊、杂粮种植、劳务经济”四大产业,让贫困户短期脱贫和长远发展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村子主导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问题。 1、支部引领——发展山地苹果 米脂是山地苹果的优生区,而整合流转土地难度很大。印斗镇把精准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和引领带动作用,采取转包、互换、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稳妥推行土地整合流转,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长远发展问题。 印斗镇常渠村民小组有贫困户15户35人。2015年,该村民小组按照“整村推进、规模经营”的思路,将全组所有山地统一测量、规划、平整,全部栽上苹果树,然后按比例核定各户应分土地面积,全村土地都得到平整,每个贫困户都参与果园建设。今年,镇政府又帮助11户有劳力的贫困户在果园地里套种农作物,分别种植土豆20亩,栽植红葱10亩,种植玉米18亩,计划养羊60只,有效解决贫困户的短期脱贫问题。 2、抱团发展——推行舍饲养羊 印斗镇红崖坬村有贫困户48户151人。2013年,村民杜芳周投资150万元建成占地13亩、存栏1200只羊子的省级示范养羊场。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养羊场吸纳全村贫困户成立恒信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实施扶贫到户项目,与所有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聘请养殖专家统一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对布病、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统一进行防疫;羊毛、羊绒、羊肉统一销售;饲料、饲草以低价格统一进行采购。通过合作社的帮带,积极引导贫困户实施饲养方式改革,购置先进的饲草加工设备,将所有饲草加工成颗粒,使柠条、秸秆得到高效利用,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精准脱贫共赢。 该镇饲草资源丰富,有苜蓿地1.2万亩,柠条地2.4万亩。该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对劳动能力较弱、经济条件较差或不能独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鼓励其加入合作社发展产业。合作社运行所需资金通过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贫困户入股的方式予以解决,把贫困户“单打独斗”变为合作社“抱团发展”。 3、企业订单——做大杂粮种植 印斗镇小杂粮种植基础较好,可一直走不出“谷贱伤农”的困局。为此,该镇与县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让企业和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小杂粮种植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和缺销路的问题,降低了发展风险,而且扩大了种植规模,提升了产业层次,起到了“借船出海”的效果。 今年,该镇与米脂婆姨贡米公司签约,组织10个村集中连片种植1100亩谷子,秋后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收购谷子,贫困户每斤高于市场价0.5元收购。此外,米脂县金榆生态农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还把13个村的259户贫困户吸纳为社员,建立小杂粮生产基地2500亩,并借助农村电商发展的东风,进行小杂粮包装、设计、网络销售,以高于市场价销往全国各地,走出了一条“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4、大户创业——发展劳务经济 吴家峁村高锦春等5户村民返乡创业,按照“集中连片、大户经营”的思路,整合流转本村87户村民的800余亩撂荒地,整理改造成高标准宽幅梯田、台地470亩,今春全部栽植山地苹果,累计雇用贫困户劳力1000人次。该村是印斗镇发展劳务经济的一个缩影。 针对贫困户在家创业面临诸多困难,印斗镇“反弹琵琶”,通过扶持大户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鼓励村干部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帮助农户整合土地,创办家庭农场;扶持大学生村官、协管员租种土地,搞现代农业开发;支持印斗籍企业家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典型,也给贫困户创造了就近打工机会,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 据统计,今年该镇新发展种植、养殖大户48个,创业大户累计雇用贫困户劳力达1.2万人次,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14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