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廉吏艾元复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郭奋军 时间:2022-01-27 09:22

 

   艾元复,字亨伯,号意九,米脂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少年聪颖,苦读经书,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历任河南府偃师县知县、贵州道监察御史等职。艾元复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正直爱民,政声显赫,深受时人赞誉。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清顺治十三年(1656),艾元复以举人身份出任河南府偃师县知县。

   当时,遭受明清战乱后的偃师土地荒芜,民生凋敝,百姓劫后余生,流离失所,生活很不安定。艾元复经历明清易代,对民生疾苦非常同情。

   民国版《米脂县志》记载,艾元复上任途中,遇到扶老携幼者就上前询问,若是偃师百姓就掏钱资助其回故里。上任后,他立即下令开仓赈灾,安抚流亡百姓,组织开荒种地,减少盘剥、休养生息。艾元复为官清廉,衣食俭朴,被县民呼为清官。他还捐资修建学校,训导士子,严禁逃税和贩卖私盐,当地社会风气日见好转。经数年,偃师竟成百姓乐土。

   在偃师期间,艾元复还主持纂修了《偃师县志》。纂修县志“功繁事巨”,实属一项浩繁工程,但艾元复以此为己任,在任期内纂修了新《偃师县志》。他亲自为《偃师县志》作序——“邑必有志!”他说,正如“国不可以无史,家不可以无乘(家谱)”,一个县也应该有县志。

   艾元复在偃师为官三年,清廉爱民,政绩显赫。偃师县民誉其“章则铜而绶则墨,威才屈于百里;凤则来而鸾则集,茂绩奏以三年。”清涧进士白乃贞作《赠元复任偃师县令》赞曰:“廿年谙练道相亲,博雅驰名满缙绅。一命谩云酬国土,四才立见布阳春。心澄洛水龟为鑑,政简缑山鹤亦驯。从此亳都传伟绩,经犹炳炳报前人。”

   顺治十四年(1657)3月,皇帝下旨表彰艾元复,授文林郎,同年赐进士。顺治十六年(1659),艾元复被擢升为贵州道监察御史。离任时,偃师百姓泣哭送行。几年后,艾元复路过洛河,偃师百姓闻讯出迎,人群蜂拥,几不得行。

以民为重 上表革弊

   艾元复擢任贵州道监察御史之后,以监察百官、惩贪治腐、救黎民于水火为己任,经仔细访察,于顺治十七年(1660)向皇帝上书了惩贪治腐的名篇《革弊表》。

   《革弊表》收录于《圁川艾氏宗谱·文集》,全文一千余字,言简意赅、切中时弊,寄托作者励精图治,力除社会弊端,极力革弊布新的美好期盼。该文鲜明体现出艾元复以民为本,重民、厚民、爱民的思想。开篇即提出上表目的为“请除剥民之大害,以收安民之实效”,深愿“国家依民之重,痛念残黎困惫之形”,并大声疾呼“今天下所最重者,莫如民也,而最贱者实莫如民”。

   针对民众“困惫”情形,结合自己的访察,艾元复一一痛陈“贪吏”“蠹役”“豪强”“徂诈者”等盘剥、残害民众的恶行。所谓“贪吏则朘其膏矣,蠹役则剜其肉矣,豪强者并吸其髓,而徂诈者益深其病矣。”并一针见血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责任人在于各级官府,“为有司者”。

   为改变这种“剥民”“害民”现状,艾元复提出了几条改革弊政的措施:一是严加访察,依律重惩;二是广开言路,听取意见,要求各官府“商之绅袊,询于父老”,制定具体的革弊意见;三是请民众监督,将“就应革之弊”列入纸单,印编民间,如发现弊政,“许被害者执单赴告”,法司衙门依律重处。

   艾元复指陈时弊切中要害,不惧权贵,正直敢言,深受皇帝赏识重用。康熙二年(1663)奉命巡视中域。康熙三年(1664)执掌江南道。江南自古繁华,民案复杂,艾元复以“关乎民命”的责任感,披阅案卷昼夜不疲,使许多疑案得以澄清。康熙四年(1665)奉命督察管理北京和通州两地的粮仓,兼巡视通惠闸河粮运,巡历北京、通州、天津事务,同年因病逝于任上。

文采奕奕 诗咏“八景”

   据民国版《米脂县志》记载,明朝米脂县共考中文进士8人、文举人20人,艾元复及其父艾郢胤、其子艾十奇榜上有名。而父子三人以艾元复政绩、才名最为出众,史载其为家乡撰写了不少碑文传记。

《圁川艾氏宗谱》收录艾元复七绝一首《游天宁寺》:
院幽古柏只凄鸦,山色寒光映日斜;

积叶不除僧日懒,平铺曲径杂霜花。

   最能体现艾元复文采的是其歌咏“偃师八景”的诗篇。据洛阳晚报《清官艾元复 名列“名宦传”》(作者余子愚)记载:艾元复在纂修《偃师县志》时,确定了“偃师八景”,即马鞍山色、首阳晴晓、杨村晚渡、伊洛合流、缑山夜月、夹河渔歌、滑城烟雨、邙山霁雪,并分别赋诗,对偃师的人文和风景大加赞美。比如其一《马鞍山色》(《圁川艾氏宗谱》题为《望邑城凤山色感怀》):

远岫参差列翠纹,峰峦叠叠锁层云。

雨笼烟树鸟啼急,日映岚光草色匀。

穿洞樵歌声乍歇,攀岩游屐酒初醺。

遥望少室迥相接,不尽岧(tiáo)荛(ráo,柴草)杂郁纷。

山色美景如在眼前,从中可见艾元复流畅的文笔和精深的诗文造诣。

   艾元复生活极为俭朴,生前身穿补丁衣,食粗茶淡饭,去世后一贫如洗,囊无长物,在他盛放衣着的长方形竹笥小箱里,没有见到一件值钱的东西。碑文说:“捡其巾笥中无长物,为官者闻之,莫不伤痛,皆倾囊资助。”

艾元复去世后,其与父亲艾郢胤同祀米脂乡贤祠。在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版《偃师县志》中,艾元复成为清朝偃师第一位被列入“名宦传”(声名地位显赫的官员之传记)的知县。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