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为标志要有一种觉醒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2-07-09 21:04——从米脂文化说起 南言 米脂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县,很多年里我们一直沾沾自喜的是在这个响亮的名字背后,有一连串被世人关注的人与事,这里是集结着陕北黄土高原文明的家园,是英雄辈出,才子佳人花满树的地方,“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阐释出无比丰饶的米脂令人向往。 当然这是个相当情绪化的感觉,因为李自成、貂蝉对称的光芒四射,尤其他们在铺天盖地的历史人物中,充满了悲壮与童话的幽凄,米脂的山水草木和他们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一次次剥落,兴盛的,衰败的,新生的,灭亡的——无论人文、自然、风俗、文化都让我们今天的人不停地追忆,不停地思索,甚至不停地感叹。 其实任何一个地方,要把它的历史文化延续下去,不管社会进程到何种现代化程度,如何把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发展,使那些闪闪发亮的人物与故事不断变得清晰又真切起来。不是那段历史走向我们,而需要我们走进那段历史,我们成为这个地方历史中的一员,这当然有些情绪化。多少年来,我们沉浸在自己作为一个文化大县之中,一种自我满足与陶醉栽培了我们原始的记忆,传承与发扬广大祖先们的精神遗产,注重的应该是行动,而且必须要有人,而后去做。知宴席易做,小菜难炒,要把小小的菜炒出味道,难上加难。而如今我们究竟传承了多少,发扬光大了多少?作为文化的象征,在当今发展经济为前提的转型社会中,文化的含量越来越少,也可以说,所有的文化延续,多了矫情,看似繁荣实则空洞,许多奋力于文化事业的人身感沉重与忧虑。我们深知,一个地方的繁荣昌盛,一个地方的文明进程,没有足够的丰厚文化做支撑,那么这块地方永远是残缺与没有生机的…… 这样想来,米脂的文化成为人们记忆宝库中突出的一部分,而我们把它涂抹得面目全非。其实没关系,像许多事物一样,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时代文化的发展问题,如果面对历史,我们缺乏反省意识,我们过去无论做错过多少事,或是千古之罪,我们还在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原谅自己,还是一味地赞美,一味地歌唱,而且心底释然地自欺欺人,愚弄别人同样愚弄自己,那些光辉灿烂的文化也许只能留给我们感叹了。 的确,祖先留给我们超前的意识,开明的思想,重教育人的精神,贤德愉悦的空灵。无论是战乱还是苦难,这块土地载有太多神奇的故事,经过聚焦、融合、演绎后变得坚硬,如此有分量,并折射出至真至美而又耐人寻味的别样风景。我们从米脂的建筑、风俗、人情世故,以及农人对庄稼的作务可以看出,有时因为生存和土地接触一辈子,但米脂人的那种干练与气魄,实实在在让世人领略那种精神内涵与梦幻的风光。眼前,尽管是黄土山头,连绵不断的山头也许让我们懊恼和焦虑,然而三民二中、女子高级学校、圁川书院、盘龙山、文屏山、杨家沟的扶风寨庄园、姜氏庄园、常家大院……或许对米脂的一切想象,能从这些充满文化品位的地方里,都能找出一个“点”向不同角度延展开来,甚至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根柱都使得米脂的形象愈益丰满生动。随着历史的兴替,米脂的秧歌、社火、唢呐、剪纸、婚丧礼仪、灯谜、书法、绘画、民歌、踢场子、小戏以全新的方式累积在陕北人的心中曾经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唢呐赢得皇帝御封为“官吹”,小戏曾红遍陕西被誉为“南有礼泉、北有米脂”的小戏之乡,二队戏唱红陕北得到千万观众的认同。春节曾吸引人的对联极具有观赏价值与文化品位如今几乎不见了,家家户户贴上统一印制的对联,失去了文化的韵味,昔日的万盛兴、忍耐号、崇盛长、三和店功力无比的字号店铺扁额,如今被统一的印刷体代替,这些总让人感到文化的来龙去脉中显得无助的空洞。那种依附在每个米脂人身上的“文化”灵魂,作为米脂经验介绍给世界的峥嵘岁月,由此孕育出对一个崭新米脂无言之美。米脂的文化深沉无声在于它的意象,在于氛围,在于韵味,在于鲜灵,特别是米脂婆姨焕发的那种高洁优雅,让世人诚恳地膜拜和描绘,就像站在一面镜子前,人们先审视自己,从肉体到灵魂,使你的思绪不得不跟着米脂婆姨们质朴的神情,游移到一个无限的空间里,这些活力四溢的纯净,你的心底才更接近于世道与生活,那种不浮、不矫结成温暖,释放出高雅不俗的慰帖,让我们去敬畏。 我们芸芸众生就是这样走过来。现在只有少数人抱着那种眷恋,好像社会发展至今我们把文化的底蕴仅仅作为一种直露的表白,官方与民间反复强调那种深厚与浓烈,有时在叙述中夸大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会议上酒桌上闲谈中,数目庞大的成绩单彼此烘托出一派繁荣的氛围,这成了我们的普遍习惯。试问,有谁真正意义上思考过米脂现有的文化状况如何?还有谁真正能肩负职责,从基本的文化启蒙开始壮大米脂的心智?一个发展中的地域,在精神层面上塑造不出健康的人,恐怕将难以发展。 文化人有一种悲情,易于激动易于愤怒,而为生存总是把自己放在附属意义上覆盖了自己的灵魂。他们感受到文化只被一些人所操作,政绩就是一连串的数字、一个个指标,它们浓厚地遮掩了本质的世界。没有人会将自己的欲望、缺陷和隐恶来个底朝天。很少有人去反省自我,勘探人心。只有一些天然与文化有缘的人,依旧探寻着这块土地的残缺和希望,发现属于自己特色文化的真谛。米脂文化在现代人的传承当中有些支离破碎甚至被我们丢弃。在市场化的今天,人们一味追求“快感”迎合了转型社会中生活节奏下的浮躁精神需要,这就是今天文化为什么偏离历史根基的原因。 历史从未离远,先人并不是遥不可及,事实上我们并不孤单。 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这需要大多数人的参与和努力,文化的范畴很大很广,涉及到方方面面,纵观榆林整个现状,迅猛的后工业时代我们缺失的正是文化,往往被一些表象的东西所掩盖,榆林文化的精髓与内涵越来越少了,我们生活虽然富裕了,但生活质量未必富裕。拯救榆林的文化眼下显得十分重要。市场化的趋向下传流文化的光芒中,如何在新时代文化中深化改革、促进、提高、发展,这需要决策者与文化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也是我们必须扎扎实实要做的工作。 就这样吧,从米脂的文化发展看整个榆林的文化,山河岁月,世道人心,我们所尊崇的那些残缺的美,应该“打造”成真正的品牌,忘记历史和不遵循历史是一种背叛,一个地方留给人们释放美丽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新的反思,我辈应当努力。 此刻,夜静无声,下雪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米脂独特的文化性灵,正悄悄理性睿智地和从容地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