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米脂明清遗存的四合院——东大街34号院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朱婵 时间:2024-07-05 17:02
米脂古城,是全国举世无双的以精美窑洞建筑为特色的窑洞古城,也是享誉全国的影视拍摄基地、品牌旅游景区。古城寨上筑墙,墙上垒城,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格局依旧,风貌犹存。百年窑洞四合院各有各的精彩。今天记者将带上大家一起游览窑洞古城,探寻明清遗存的窑洞四合院——东大街34号院,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品味其独有的建筑风格。
东大街34号院,米脂人习惯上称它为地藏王菩萨庵。其实起初,它是米脂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艾希淳的私宅。该院由正房、厢房、过厅、南窑等组成,占地面积1849平方米,为二进式四合院布局,是窑洞古城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明清建筑。
据中共米脂县委史志办公室原主任、《米脂县志》主编艾有为介绍:艾希淳,明正德九年生,米脂城内人。他去世以后,《明世宗加封艾希淳夫妇诏》赞其“始荐乡书,劳能茂著”。就是说艾希淳在少年时候就很聪明,成绩很卓著,所以他在17岁时高中举人,21岁中金榜,他是第二甲第十七名进士。初授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六年间连升五级,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时,为守寡多年的母亲修建了这所宅院。在修建过程中,他选择了风水宝地。这个宝地前面面对文屏山还有流金河,背靠宋代上城。所以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在修建过程中,这个建筑还没有完成,就有恶人告状,说艾希淳贪污受贿,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当时在古代的时候,从皇帝到官员到嫔妃都有严格的规定和一些规范的制度,不能逾制,用古代的话说,不能超过这个人官职的标准。结果朝廷派官员下来调查,不仅没查出问题,而且还说艾希淳这个人清正廉洁。于是在给朝廷汇报后,嘉庆皇帝钦点艾希淳为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所以说艾希淳不仅没有被告倒,而且还因祸得福。
到了清代,艾家后人将其捐出创建地藏庵。佛教信徒认为地藏王菩萨能超度众生,把地藏王菩萨当作司命地狱的神。这就是个人住宅后来改为地藏庵的原因。
嘉庆年间,艾氏后人把原来破败的后殿修筑成五孔窑洞,外观仍为房屋结构,门面以廊柱分为5间,故称砖窑5孔,使庙貌焕然一新。与今保存的后殿完全一致。
艾有为说:“岁月枯荣,此消彼长。清代至民国年间,米脂东大街长街短巷,高墙低檐,庭院林立,庙宇恢宏,成为人文云集的所在。有名的儒学巷,就是因为靠近圁川书院、文庙而得名。这处四合院,成为人文云集、政府机关的所在,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明清建筑遗存。”
该处院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砖雕、木雕都十分精美,堪称米脂窑洞古城内的一处经典院落。正房坐西北面东南,硬山式尖山顶,雕花脊,筒瓦屋面,猫头滴水,铃铛排山,檐下施一斗二升麻叶头斗拱,砖雕墀头,内为五孔砖砌拱券式窑洞,内有门洞相通;正房两边山墙外顶部饰砖雕卷云、蝙蝠图案;次间为硬山式尖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仰瓦灰梗屋面。厢房为硬山式尖山顶,其内为一孔砖砌拱券式窑洞。过厅为硬山式悬山顶,五架梁带前廊建筑,五花山墙。现在的大门为砖砌拱券式门洞,外为砖砌哥特式门面,为建国后补建。
这里先后入住过清朝同治年的县团防总局,民国26年又被改作省立民教馆址。1949年之后,曾驻扎过县委、县剧团及后来的印刷厂。2018年,这里创建了米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目前,米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设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绥米唢呐展馆、省级非遗项目铁水打花、驴板肠制作技艺展馆、市级非遗项目陕北大秧歌、五魁、四四席、罗氏根雕、泥马马等展馆和市级非遗项目米脂米贴画制作基地。馆内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精致的摆件陈设,彰显着米脂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米脂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硕果。
在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米脂古城老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穿越历史的风尘,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清遗存四合院所散发的古朴大气,感受到米脂这座逾越了千年的窑洞古城所散发的文化气息。寻梦古银州,情归大陕北,米脂等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