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里的姬桂玲为啥又回村了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17-09-11 10:07文图/本报记者 杨晓慧 “姬桂玲在城里有房有车,要啥有啥,怎么又回来了呢?” 2012年,米脂县高渠便民服务中心高硷村有一个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不理解喜宏(姬桂玲丈夫艾喜宏)的媳妇姬桂玲放着住在米脂县城里的日子不过,为啥又回到家乡“胡折腾”?听说,这个“灰婆姨”还一下子承包了村里的500亩荒山地建果园。 “土地资源被浪费,有些乡亲们的生活也并不富裕,我就萌生了在家乡从事农业开发的念头。”回忆起创业的初衷,姬桂玲这样说。虽然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她的眼界开阔,看到农村创业的巨大空间,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土地撂荒增多,给流转土地集中成片搞种植提供了极大可能。 说干就干的姬桂玲一下子就把精力全部倾注到果园建设上。首先是整理土地,为了让果园有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姬桂玲自己规划,找来了铲车,将原来的老式梯田推成宽幅梯田。姬桂玲告诉记者,光是土地整理一项,她就花了50多万元。 地整理好了,下一步就是选树种。为了寻找优质果树苗,她多次去洛川等地实地考察山地苹果园,购买了一万多株树苗,花费近10万元,并到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听农业专家的报告,最终确立了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2013年,由姬桂玲个人出资100万元成立了米脂县高硷村桂玲苹果专业合作社。同年她又从乡亲们手里流转了300亩土地,集中连片栽果树,誓叫荒山变果园。果园需要大量的劳力,村民们加入了合作社后,尤其是贫困户和低保户更是足不出户就可以赚到钱。 为了让合作社社员们掌握果树栽培技术,姬桂玲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请外面的专家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送合作社的社员出去参观学习,培训了合作社技术果农43名。姬桂玲本人也克服文化底子薄的困难,坚持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取得了农业经济师的职称。 目前,山地苹果示范园已初见规模,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基本到位,果园里栽种的果树今年正式挂果。作为“土专家”的姬桂玲,深知果园的后续发展中,建设冷库是必不可少的。于是2016年,她又投资240多万元建了冷库,用于贮藏鲜果。“在果园的后续配套项目上,养殖和沼液是重要的环节。”为此,姬桂玲又计划搞千头肉猪的养殖,同时进行沼气池的建设,沼液可以给果树施肥,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预计到时候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550万元,年利润140万元。”姬桂玲满怀欣喜地盼望着这一天。硕果飘香时,这位米脂婆姨心中美好的蓝图就要成为现实,这也将成为她对家乡最好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