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用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马龙 时间:2016-01-29 09:26五年弹指一挥间。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米脂小米名扬天下、荣膺“中国千年古县”称号、县城建设日新月异、综治工作多项考核指标居全市前列……米脂县的跨越发展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的变化和摸得见的幸福。
数字能说明一切。“十二五”期间,米脂县地区生产总值由33.56亿元增加到41.53亿元,年均增速为8.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8元增加到预计29100元,年均增长1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407元增加到预计9670元,年均增长13.17%。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为全面实现小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工业经济发展提速升级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半壁江山” 无工不富。“十二五”期间,米脂县按照“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的思路推进工业化,园区建设和工业化进展全面发展。金泰氯碱二期项目建成运营,新增聚氯乙烯产能15万吨、烧碱产能10万吨;绿源3亿方高效液体切割气项目已经投入生产;冀东100万吨水泥项目经省发改委核准;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东山梁工业园区环线道路、工业大道、张家湾工业区至榆绥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建成。 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米脂县加大了政府扶持力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提供财政支持、开展创业扶持、建立服务体系等方面,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县财政设立了工业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增加效益。目前,该县民营经济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盐化工、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运输、农机制造与铸造、建筑建材、商贸流通餐饮七大支柱产业。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16 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25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12%。
特色农业——红葱。本报记者马龙摄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强劲 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特点
“十二五”期间,该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1万吨,桥河岔磨石沟、石沟官道山谷子示范田亩产均创全国高产纪录;生猪、羊子、笼养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0.2万头、23.2万只、70万只;印斗对岔、沙店益农、米脂婆姨、高渠仁华等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组织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县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12个,农业龙头企业13个。 米脂县还注重打造农业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第二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该县荣获“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称号。在山地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实现了从零星种植到大面积推广的重要突破,被省果业管理局命名为全省优质苹果基地县,目前全县发展山地苹果总面积达13万亩,苹果产值达到1.8亿元。仅苹果产业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000元,果农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米脂小米、米脂婆姨贡米在淘宝网、食品商务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格局逐步形成。 城市建设挥写“幸福答卷” 生态宜居县城逐渐成型 行走在米脂县城,大道拓宽延伸,高楼拔地而起,环境日益整洁,住宅区错落有致,城建项目紧锣密鼓。这是近年来米脂城市建设带给老百姓的新感受。 “十二五”期间,米脂县按照“宜居化、生态化、社会化、品位化”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科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园林绿化工程,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正逐渐成型。 米脂县突出“民生城建”,让老百姓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该县划定了城镇和园区边界,完成了县城总规修编、控规编制及北门川、河西片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无定河城郊大桥拓宽改造、无定河河堤和河道清淤加固工程全面完工;实施了210国道城区、银州北路、福安路、翔凤路等道路改造工程,打通了青年西路和福乐路两条断头路,银州综合农贸市场建成投用;集中整治了银州北路、210国道沿线环境卫生,对重点区域、重要部位的墙体楼面和公交站牌进行了装饰和美化,统一更换了城区商户门头牌匾;城区天然气输配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城市气化率达85%;编制完成了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城区新增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8%提高到43%。 该县在“四城联创”工作中,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目标先后实现,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创建正在有序展开。同时,银南新区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34套。 民生工程遍地开花 让百姓获得更多幸福感 作为南部县,米脂县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仍“勒紧裤腰带”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紧要处”,敢于在民生工程方面“显大方”。 教育连着千家万户。“十二五”期间,该县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城区新增2所标准化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实施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省标要求,建成智慧校园25个;米中公寓楼、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成。同时,该县全面落实了“十五年免费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惠民政策,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每年安排教育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教科研、教师培训、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教学质量检测和绩效考核。2015年,“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双高双普”通过中省评估验收,在南六县率先实现“两个创建”达标。 医疗卫生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该县开工新建县医院住院楼、急诊楼,扩建沙店镇中心卫生院,完成石沟镇卫生院搬迁工程,完成扩建杨家沟、郭兴庄、龙镇卫生院工程,新建110个村卫生室。同时,巩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公开选聘13个乡镇卫生院院长,招聘专业技术人员95名;深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深入开展 “三好一满意”活动,逐步形成成熟的医院管理机制; 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率达90%,新农合筹资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500元,参合率达99.01%。 此外,该县规范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保政策。米脂县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五年时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农村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色产业开发初见成效。 凝心聚力筑坦途 农村道路通畅率全市第一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建设一直是米脂县实现强县富民的有力抓手,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正在米脂城乡交织延伸。 “十二五”期间,该县的佳米路米脂段、米子路米脂段、镇党路米脂段3条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完工,新建通村公路227.65公里,381个行政村通畅,通畅率96%,位居全市第一。“十二五”末,该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15.679公里,其中,县道89.717公里;乡道182.236公里;村道743.726公里。 重点项目是发展交通的助推器。该县实施的重点项目中,高渠至阳山公路、高兴庄至黑石窑公路、佳米路米脂段过境线3个吕梁片区交通扶贫项目全部建成通车,张家岔至杨家沟红色旅游公路建成通车,G242米脂县城过境公路开工建设,榆绥高速公路镇川出口与龙镇县乡公路连接线已建成通车,不仅方便了周围群众的出行,更为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外,该县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稳步推进,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畅通、舒适、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该县完成了管家咀至侯家沟公路、枣坪至张岔公路、高粱至沙店公路、镇川至清泉公路的路面维修;完成了张岔至张家峁底、燕圪台至仁义山、石沟至庙焉通村公路路面加铺工程;完成了2011-2014年省市下达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2013-2014年省上下达的“十一五”期间已建成通村公路完善工程任务;完成了佳米路米脂段、米子路米脂段、枣坪至张岔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在青山绿水中铸就“金山银山” 全县林地面积达5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2.49% 米脂高西沟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面旗帜”,一直是各地学习的榜样,也是该县构筑美丽生态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米脂县依靠大工程,建设大生态。实施了绿色长廊、三北防护林、林业产业、天然林保护等一批生态重点工程,形成了以生态工程为依托,以四旁植树、义务植树、社会造林为补充的绿化新机制。全县累计完成各类工程造林5.12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3.4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00余万株,城区绿化90万株。该县突出了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城区的造林主战场,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突出了核桃、红枣、大扁杏等特色产业培育。预计2015年底,全县林地面积达5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2万立方米。 特别是在“三年植绿大行动”中,该县实施了城区绿化、千里绿色长廊、高西沟森林公园等绿化工程。2015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2.49%,较“十一五”末的11.94%提高10个百分点。在产业发展方面,该县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富民强县”战略,累计建成核桃园2.8万亩,红枣园1.3万亩,山杏、红枣低改1.2万亩,到2015年底,全县预计实现林业总产值3.8亿元。 文化旅游事业蒸蒸日上 获全市首个“千年古县”殊荣 2014年10月,米脂县获得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颁发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这是榆林市首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千年古县”这一金字招牌,成为了米脂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名片。 “十二五”期间,米脂县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米脂县支中心暨电子阅览室,设7个乡镇基层服务点、395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5个社区服务点;新建了桃镇、高渠、郭兴庄、李站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了38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为4个乡镇文化站、110个村文化室、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发放了文化活动器材;建成全市首家县级星级影院,扎实推进“两馆”免费开放工作。 同时,建立了米脂县第二批、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米脂铁水打花技艺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貂蝉传说、李自成传说、驴板肠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米脂小米等9个项目被列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还启动筹建非遗展示馆,非遗系列丛书《米脂风物》《米脂唢呐》出版,米脂文库编篡工作有序进行,米脂县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米脂境内有许多历史遗存,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文化。该县先后完成杨家沟扶风寨寨门寨墙和部分院落、古城北门、大成殿、李自成行宫东侧挡土墙一二期、姜氏庄园等文物抢救性维修工程;编制完成杨家沟、古城、李鼎铭陵园与故居文物保护规划和省保以上文物单位的保护管理规划;全面完成可移动文物的普查6201件,完成石窟调查工作,银南新区建设文物勘探发掘取得重大发现和成果。 目前,沙家店战役遗址、牛骨湾石崖居、寨子疙瘩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古城老街被公布为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杨家沟被列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批名录,李自成行宫被评为3A级景区,高西沟等9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7.18万人次,门票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80余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体制改革转化为发展动力 清理行政审批事项75项 “十二五”期间,米脂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75项,承接落实中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7项。行政机关公车改革、政府机构和镇村综合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全面理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现省市县联网,教育系统绩效量化考核改革全面展开。此外,该县加强项目管理,理顺了项目预算审查、招投标和变更管理机制,建立了统一的招投标监管机构和交易平台,实现项目管理权责统一。 该县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实施意见》和市委“十项规定”,全面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制定出台了项目管理、会议管理、接待管理等办法,全面推行政府预算、“三公”经费公开,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公务卡制度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政府采购实行预算调价制度。 筑牢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市第一 2014年,米脂县取得了全市政法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第二名、全市平安创建目标任务考核第一名、全市公众安全感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3.44%,位居全市第一;该县还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市平安创建先进县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米脂县狠抓平安创建的结果。 “十二五”期间,米脂县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集体访、越级访,实现了“一控制、四下降”工作目标。该县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思路,对每一起矛盾纠纷都严格实行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的“四定”,包化解、包跟踪、包反馈的“三包”调处办法,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该县通过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大调处,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小问题不出村(社区)、一般问题不出乡(镇)、大问题不出县的良好格局,妥善处置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依法打击了一些长期无理缠访闹访行为,全县信访形势逐步趋于平稳,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该县先后累计投资1770万元,全力推进“天眼工程”建设,为群众平安出行“保驾护航”。“天眼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共计新建高清视频监控180个、治安卡口8套,并建成视频联网传输平台、视频监控中心等项目。该县还加强“小探头”建设力度,全县各金融网点、学校、行业场所、重点部位共安装监控探头、报警器3000多个,城区基本形成了全覆盖、全时段的视频巡防网络,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在日常工作中,该县还大力推进警务室工作,民警重点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外出务工人员等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对行业场所、九小场所进行管理,并深入校园、单位、社区、村帮助指导其建立联防队、矛盾纠纷调解队、社区巡逻队等民间组织,加强社会群防群治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