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最怕这样的“减负”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05-23 09:34
《以理服人|权威专家独家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短视频第6期
 
社交平台上,部分在基层工作的网民担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老方一贴”:“上面让减负,就意味着下面要按期交减负报告、台账、表格”“上级的减负措施,到了基层就变味了”等。基层干部最害怕华而不实的“减负”,一些地方的减负可能确实减掉了部分日常工作,但年底考核时如果出现反弹趋势,基层又不得不做各种台账来应对检查,反而让年底的负担成倍增加。
 
建立减负台账的过程繁多复杂,有的地方变异为减负效果好不好,就看材料厚不厚、加班多不多。有的地方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导致出现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堆材料、造数据的情况?因为有的地方上午发通知,中午就要上报。应付上级的形式主义,何尝不是群众眼中的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怎样才能为基层干部减负?2024年出台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就对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作出制度性安排,比如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等。
 
 
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不要每个部门都去要同样的材料,不要什么人都去要材料,要把基层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
 
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从党性觉悟上找根源,从政绩观、权力观上纠正,从评价机制、奖惩制度上完善,解决干部后顾之忧,促进干部更好地担当作为。
 
基层干部只有卸下“包袱”,把更多精力投入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实际工作,才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围着百姓转”的作风之变。

来源:新华网

返回作风建设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 编辑:朱婵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