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镇后王坪村党支部书记高大英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16-09-18 16:03
“生态建设先进村、治安模范村、‘五个好’农村先进村支部、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五新标兵村……” “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百名孝星、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市县模范敬老院院长……” 走进米脂县桃镇后王坪村党支部,一间挂满了来自省市县荣誉牌匾的房子格外显眼。这里见证了高大英1983年任后王坪村党支部书记以来,33年如一日恪尽职守、一心为民的人生历程。 临危受命——将“派性分裂”重振为团结一致 “我们后王坪村上世纪70年代初是一个烂杆村,派性特别严重,村干部、群众之间大搞分裂,拉帮结派,1975年一年就被政府关押3人。”高大英回忆说,当时村民整天上访告状,一提起后王坪村十里八村的人家都直摇头。 针对这种情况,1976年7月,当时的乡党委认真研究了后王坪的村情后,及时调整了村“两委”班子,打破先例,从一部分年轻人中推选了“两委”成员,高大英当选村会计;1983年,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即便如此,每次开会商量村务都会因为意见不同而争吵不断,最终只能不欢而散。高大英举了一个例子:当村里计划改善基础设施开会讨论时,有的建议先打井,有的坚持先修路,还有的认为先修桥……“在讨论中,我发现每一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即使是有分歧,但都是为了村里的发展。”高大英欣喜地说。在争吵中,高大英探索出采用“点豆子”表决的办法,充分尊重民意,逐渐形成全村村民“力往一起使”的良好局面。 “我们俩过去几乎事事都要吵,现在不吵了,这个人我完全认同了!”该村村委会主任王久德说。 任劳任怨——誓将“烂杆村”建成“小康村” 昔日,该村人畜饮水十分困难。1998年,高大英号召村民联户打井,并四处奔波争取资金,两年内全村新打水井28眼,建水塔60个,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2000年,在高大英的带领下,村上建设5公里的光缆线路,开通80部电话;同时安装数字卫星接收器,家家户户看上有线电视。 高大英带领群众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摆脱“烂杆村”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高大英带领群众战严寒、斗酷暑,在大沟上游新建土坝一座,新增坝地50亩。期间,他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白天施工、夜晚照场,一干就是10多天,嗓子喊得都说不出话了,但依然不离开施工现场。 解决了群众温饱问题后,高大英又积极谋划依靠产业发展让村民致富。他先后自掏腰包去西安、杨凌等地学习考察,先后引进赞皇、骏枣、梨枣等优良品种枣树和杏树苗4000多株,无偿分发给村民;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退耕还林,实施劳务输出。截至目前,全村累计退耕1060亩,其中发展枣园800亩,杏树150亩,羊子存栏800多只,年劳务输出100多人,收入400多万元。 无私奉献——为空巢老人建起幸福家园 10孔窑洞、1个猪舍、1台收音机、1台破铁车……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1991年,高大英硬是在全县建立首家敬老院,自兼院长,当年便接收了12位孤寡老人。 敬老院里多是一些残疾老人,高大英与他们交流起来并不顺利,但他总是耐心细致地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刘双鱼,是敬老院里的一个先天性聋哑的外乡人,刚到敬老院时,与人交流困难,住得也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高大英每天都陪在他身边,买来香烟、瓜子,用简单的手语与他交流。最终,刘双鱼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安稳地在敬老院生活着。 为更好地照顾老人的生活,高大英在院子里种上了蔬菜和瓜果。每逢佳节,都从镇上割回猪肉,亲自下厨为老人们准备丰盛可口的饭菜。同时为了给老人们娱乐、解闷,他还买回了麻将、电视机。 两袖清风——只做群众期盼的,不做群众反对的 “当村官要有一心为民的思想,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要有实干富民的志向。”翻开高大英的学习笔记,扉页便是这句话。 长期生活在群众当中,高大英深知大家期盼什么、反对什么。2002年,拓宽路面要打树劈硷畔,涉及到个人利益。高大英白天下地苦战,夜晚走东家到西家,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为大伙加油鼓劲。为了使工程顺利开工,高大英不顾父母的反对,从他的亲弟弟、户家叔叔身上“开刀”,亲自动手先劈了亲弟弟的硷畔50米,刨掉了亲叔叔的三棵碗口粗的柳树。群众看到高大英吃了秤砣铁了心,都自觉投入修路工程,全村共砍伐30多株大树,从而使这条乡村“大动脉”得以顺利贯通。“只要我们当干部的带头干,群众面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高大英深有感触地说。 村民们逐渐过上舒心的好日子,高大英却落下了一身病。2011年,感觉身体不适的他,去医院检查发现,不仅患有严重的胃病,还患有脑梗塞、高血压病、严重的腰腿疾病等。 33年村支书、25年敬老院院长,如今68岁的高大英苍老了,但他还在以自己真实的言行、坚定的信念,履行着青年时许下的一心为民的庄严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