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2-6212255邮箱:1483081441@qq.com

这里住着秦国战神白起的后人:探访米脂白兴庄村石崖居

时间:2025-11-04

微信图片_2025-11-04_111419_286.jpg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村子,川呀、湾呀、洼呀、沟呀、坬呀、墕呀、岔呀、硷呀,坪呀、畔呀、峁呀、梁呀都是这些名字,能听到叫庄的已经很亲切了,说明了这里难得的有块开阔的平地,不再建在那沟沟坎坎坑坑洼洼之上。白兴庄就是这样一个村子。

白兴庄村,米脂县城西北郭兴庄镇一个山间小村,毗连勃斗湾村,九窑洼村,贺家沟村,酒窑坬村,物产丰富,又因了牛骨湾石崖居的存在和白家大户的影响,被确定为全国传统文化村落。牛骨湾石崖居二0一四年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4日,从米脂县城出来沿210国道北上,距离县城约30公里。白兴庄村主要由白家、艾家两姓人家组成。从白氏家谱和采访中了解到,白姓家族从明嘉靖年间由宝鸡眉县迁入,开源拓荒,苦心经营,形成东至清涧,西达横山,数千余口的大户人家。同治六年,白凤来为躲避战乱而建成石崖居,当地叫石崖(音nai)窑。村庄在路北,沿一条坡道上去不远,就看到山间一处宽阔平坦的川地,一条水沟穿过中间,白兴庄村就座落在水沟两旁,如果不是窑洞建筑,还以为走进了关中平原的一个普通村庄。村子大树掩映,流水徜徉,如一位大家闺秀,静谧祥和,与世无争。

来到村口,一眼看到刻有白氏家谱的石碑就座落在村口玉米地边,碑额上刻:白氏家谱。碑文上刻:白氏家族赞辞。全文抄录如下:

白氏家族五千年间生息有根有史有载俊杰仁人秦将白起武功绝伦祖地眉县卓著功勋史记有传千古称颂唐有乐天文智超群籍贯渭南进士出身不朽诗篇万古留名延及明代时在嘉靖定居陕北米脂一门开源拓荒苦心经营东至清涧西达横山数千余口气势恢宏白祖栋公奉侍朝廷官拜御使职司转本树碑立传后世尊荣

       后附刻有白氏家谱辈次:


      建德明存进 云成治海生  尚昭惠力俊  善学思好兴  秀美山川景  富贵聚宝丁 文才能超群  勤奋作根本


       落款为:十四世孙白云孝捐资   十四世孙白云胜 十五世孙白成俊整理


白兴庄村白氏宗族    公元二00三年七月十五日立


       碑沿有联:


       草木留后世 


       先祖照千秋


物是人非,人不如物。但愿先祖光辉能照彻后世子孙光明的路。在村口遇到白氏第十五世孙白成齐老人,他热情招呼我们并引导我们寻访了白氏祖居。

白氏祖居就在村口以东不远处,土窑为主,在陡峭的土崖脚跟向土崖内开凿成窑,窑口及外墙石砌石券。窑里不是很宽敞,顶上有横木支撑加固,泥坯窑面,有木隔断,隔断里面正面窑壁上有依崖开凿的土壁橱,土台,放置着该放的东西,隔断前两边窑壁有土门通向两边窑洞。院墙已经倒垮淫没,窑洞前杂草丛生,荒凉凄清,走近观察,窑院格局还隐约显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昔日的恢宏气势还能感受到。窑背上是陡峭的土崖,黄土裸露,稀疏地长着几株杂草,岌岌可危的样子。

 白成奇老人介绍,窑洞里还凿有六孔窑洞暗藏在土崖深处,我们没敢钻进去,就给我们留点遐想吧。

 白氏先祖发家致富,传说白家当年用簸箕分银子。再向东走看了看几面新建的窑洞,用了新建筑材料,迎面非常整洁清新,但是看到窑背上高耸裸露的陡峭土崖真担心安全怎么保证,在一面窑的一角已经有新塌垮的土崖,主人正在用砖石混凝土加固。

 在一面窑洞,每一个窑洞券门顶端木格外面都挂着一页青瓦,青瓦扣在木格上,同时还吊着小小的一断木板条,青瓦及木板条上似乎还都写着字,青瓦上竖着有三行字,右边是“后土”,左边是“酬思”,中间的字隐隐约约有十几个字,小木条刚好上下挡在了中间,小木条上写着“元始女*”第四字也因还有一枝弯曲的树枝挂在青瓦上刚好挡住了不能辨认。我想,是不是村民祈祷期盼土地诸神保佑土崖安全,保佑窑洞安全,树枝可能就是桃树枝了,桃符辟邪。

微信图片_2025-11-04_111446_005.jpg微信图片_2025-11-04_111456_557.jpg

白成奇老人给我们推荐村外河对岸白氏先人开凿的石崖窑。于是我们出村来到横米路上,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骨湾石崖居的碑就在路旁。路下面很深是一条河沟,河道不宽,河滩宽阔平坦,河滩种满了庄稼,玉米还没有收,穿插有几片洋芋地,有人正在挖。有一条斜坡道直通河滩底部,远远地向河对岸望去就是壁立千仞的牛骨湾山。据说,石崖窑就在那绝壁上开凿的,从这边路上看过去也看不到石崖窑的影子。从立碑上我们已有所了解。牛骨湾石崖居,位于米脂县郭兴庄镇白兴庄村西南牛骨湾山北壁上。清同治六年白氏家族为躲避战乱而凿,坐南面北,共五室,东西长15米,南北宽五5米,占地面积75平方米。室内有水井、储藏室、厕所、石炕等,室下东西各设一阶梯通道,分别与一、四室相通,两通道均凿刻有厕所。

微信图片_2025-11-04_111501_318.jpg

 河道路况不明,我们没有敢开车下去,车停在路边,步行前往。顺路旁斜坡下到沟底,跨过一座多孔混凝土桥,穿过玉米地,就来到了牛骨湾山跟下的一片树林里,攀爬上一二十米高杂草丛生陡峭难行的土坡就到了壁立千仞的绝壁悬崖之下,好能容下一只脚的空间,石崖似一面巨大的镜子,横在了面前,紧贴着脸。仰望,石壁上有几个窗口,正是石崖窑的窗口,距离歇脚的地下最近的洞口也有三四米高,也是人们出入石崖窑的窗口,窗口下的石壁上凿有很浅的脚窝和手把印,窗口的右侧也凿出了内外相通的一道石槽,一般人是绝对无法攀爬进石崖窑的。况且窗户的大小很有限,身高体胖的人很难融入。我们望而生畏,望尘莫及,只好放弃进入。悻悻下山,返回玉米地,当地村民正在挖洋芋,一位身形矫健的中年人看出我们的来意和失落,自告奋勇取出绳索引导我们重新返回石崖窑下。他身轻如燕,把紧石刻手印,踩稳脚窝,迅速攀爬到窗口钻进了石崖窑。让我们十分惊叹。还在我们唏嘘之时,他放下绳索要拉我们上去,我们面面相嘘,没人敢上。最后还是我们中一位年龄最大而身材最轻巧的同道在上面绳索拉下面我们几人促送的情况下勇敢地爬了进去,就这样我们也是胆战心惊。

后来,听同道津津有味的叙述,别有洞天的诱惑,真懊悔我们没有胆量进去。石崖窑里居室、储藏室、卫生间一应俱全,排水、通风系统合理到位,安全设想更是绝妙奇巧。白家先人真是煞费苦心。


       石崖窑里也留下了文字记载,里面石壁上分别刻凿着:


      打此磘每尺價刀(?)两(?)千二百文。


       白凤来记 同治六年修


       武生凤来自修磘 同治六年乱清朝         五世同堂今何在 萬古流傳念我好


        风瑞白宅


这些文字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使人们对石崖窑的开凿年代、起因、成本等有了明确了解。在中年人的热忱无私帮助下,我们完成了一次探险。从牛骨湾山下来,我们来到帮我们的中年人正在挖洋芋的地里,挥舞着锄头帮他刨洋芋,体验了一下农耕生活,并且每人都买了些新鲜洋芋,也算是对朴实厚道的中年人的答谢。我们风风火火掮着洋芋袋子走出了地块,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张笃龙

打 印】【顶 部】【关 闭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技术支持: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陕公网安备61082702000111号 陕ICP备12009129号-1 Email地址:1483081441@qq.com
本站所刊登的米脂电视台、米脂人民广播电台及米脂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米脂融媒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1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7420071新闻热线:0912-6212255 地址:米脂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信箱:mizhixinwen@126.com
米脂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2-621225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mizhixinwen@126.com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