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们应如何正确调节心理?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2-11-29 08:31
      近日,市民非常关心疫情防控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各种新闻报道、实时数据等内容,甚至还会听到一些小道消息。面对发生在身边的重大事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难免会使得精神紧张,产生焦虑、恐慌、睡眠障碍等心理生理改变,这是我们在面对压力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紧张有助于渡过危机,但过度的焦虑紧张会使人行为失当,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自我调节心理呢?

图片

当下主要的压力源有哪些?
 

01

信息泛滥带来的心理生理问题。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信息很容易在网络传播和膨胀,我们现在每天打开手机或者电视,都是有关于疫情的最新消息,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大量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起内心焦虑。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自认为是“有用的”信息转发,结果是信息冲突、真假难分,信息的受众不明真相、无所适从,进一步增加了焦虑乃至恐慌;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身体抵抗力相对差,处于易感人群范围,心理上较敏感,容易相信小道消息,其焦虑感会更加强烈,容易引起睡眠、饮食等生理改变。

02

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和恐慌。部分人们实际上是不够了解疫情的,存在解读不足或解读过度情况,无法相信官方权威,而猜测真相,推测结果,预测未来,结果越想越怕,焦虑情绪迅速扩散。我们提倡“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用公筷、留间距、少聚集”,这使得一些人正常生活规律受到限制,个人行为随之改变,因为没有明确的预期,封闭性的生活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也让焦虑情绪进一步加重。

 

03

担心染病而引起的疑虑。支持配合国家疫情防控措施,预防感染疾病,是每个人都应该全力做好的。但有的人过于担心自己或家人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的一举一动都谨小慎微,生活变得忧心忡忡,身体上一出现“风吹草动”就“对号入座”,以为是感染了疾病,由此反复,焦虑和恐慌感越来越深,可能会引起各种躯体化症状或疑病症。还有的人会出现反复洗手、频繁换口罩等强迫行为。

 

04

因分离引起的心理生理问题。防控新冠病毒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才能尽可能减少传播,争取搭配宝贵的治疗时间。若过于忧虑“隔离期”的分离,无法忍受与家人分开,也会一定程度引起焦虑,可能会出现迟疑上报疫情、瞒报等不当行为,严重将延误治疗,甚至引起疫情进一步扩散;“隔离期”没有亲友陪伴,加上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产生抑郁,并影响睡眠饮食等生理功能。


图片

如何正确调节心理?

 

端正认知,坚定信念。心理学上认为,认知能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因此端正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抗击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精准推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并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最终战胜疫情。

 

01

 

接纳现实,顺其自然。面对疫情、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现状,与其否认、排斥、回避、和矛盾思想斗争,不如承认现实、接受现实,顺其自然。作为普通大众,我们非常有必要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护知识,并让自己知道,面对这个疾病,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坦然做到顺其自然,烦恼就自然少了。

 

02

 

 

调整情绪,稳定心态。应对疫情,既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有强大的心理,当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寻找合适的途径把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宣泄,保持乐观心态。

 

03
返回科普宣传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米脂新闻网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