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来高西沟参观学习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作者:李远哲 陈宇霞 时间:2014-08-29 08:35
参观高西沟水保生态展馆
8月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米脂支农志愿者服务队在带队老师赵英副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高西沟水保生态治理成果展览馆,学习高西沟征山治水的精神。
解放前,高西沟就是穷山恶水的代名词,由于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当初有着民谣这样唱道“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检遭灾荒,十年九次欠收”。但这并不是高西沟人民永远的命运。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在建国后,高西沟人民就走上了治理环境,改善命运的道路。上世纪60年代,高西沟人民积极响应了“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口号,将每一寸土地都合理利用,提出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把坡、沟、坬全部治理,保持了水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80年代,在分林砍草思潮抬头时,清醒的领导班子顶住风潮,坚持“林不分,树不砍,草不毁”,并且提出了“三三制”原则,即既种粮,又种树和草,这在当时是不能让很多人理解的。但就是这样的制度开创了高西沟美好的现在,40架山,21条沟全部得到治理,改变过去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今天的“梯田层层盘山头,金秋果香飘满沟,高山松柏连成片,陡坡牧草绿油油,水库碧波映青山”。
参观结束后,我们深深地被高西沟人民的巨大成就所折服。毛主席说过“人就是要有一点精神”。高西沟人或许就是有这么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用一双双“梁秀英的手”铸就了一座水保生态治理的丰碑。 高西沟人民的这种坚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深刻学习的,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应该满怀希望,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
返回米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