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感言

来源:群众新闻 作者: 时间:2024-02-27 19:18

贴近土地 感知变化

2月13日,记者陈玮(右)在镇安县庙沟镇蒿坪村采访。 通讯员 杨海森摄

在一个长的时间跨度里,农村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但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农村往往是一点一点变化的,需要记者贴近土地去感知。

镇安县的易地搬迁小区里充满了年味,合作社工厂里大家在做着开工前的准备。在庙沟镇蒿坪村,当我切换到方言后,和农户之间的距离一瞬间就拉近了。他们敞开心扉,眉飞色舞,有说不完的话。高坡上,梯田里的麦苗绿意盎然,“吐露”着春的生机,田边还种植着桑树。农户老朱说,这些梯田都是父辈“修水利”的成果,30多年来滋养着这里的百姓。村集体还准备修一座便民桥,连通梯田和对岸的公路,让“铁牛”和三轮车都能开过来。

在农田、厂房、农家小院里,我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从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中感知农村的变化,采写的新闻也更有泥土气和生活气。(记者 陈玮)

坚守,是迎接新春的最美方式

1月30日,记者申东昕(右)在旬邑县太村镇南宫村采访。 通讯员 任科摄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团圆的期盼。但在基层林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与亲人的团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全省林区安全,让大家过一个平安的春节。

旬邑县太村镇南宫村护林员王小亮说,林区防火工作琐碎而繁杂。对护林员而言,越到节日,越不能松懈半分。坚守,是他们迎接新春的最美方式。

“没有山火,让大家都能平安过年”是王小亮最朴实的新春愿望。

这个春节,还有很多像王小亮一样的人坚守岗位。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守望万家灯火,在坚守中迎来春天。(记者 申东昕)

博物馆是一座宝库

1月30日,记者赵茁轶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实验室进行拍摄。 记者 王熙摄

在基层走访的过程中,我在各家博物馆里寻找三秦文物中的“龙”。每探访一座博物馆,我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博物馆将亘古通今的人文历史精华定格。在春节这样一个张灯结彩的传统节日里,陕西各家博物馆以文物展示新风貌,用各种与节日、生肖、民俗等元素相关的活动吸引游客,展示陕西历史文化风貌。不少博物馆都将“龙”元素融入新年新展,吸引观众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无论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腾飞天宇的中国龙——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鎏金铁芯铜龙”,还是西安博物院、咸阳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渭南市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共同组织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图片大联展”,博物馆的新年活动都将年味融入文博,让传统民俗与博物馆的馆藏珍宝有了新的碰撞。

博物馆就像一座财富宝库,激励我不断学习知识,充实自我,写出更加鲜活的文字。(记者 赵茁轶)

用心织出美丽与自信

新春佳节,无论是在热门景区里还是在灯展庙会上,都能看到身着汉服的人们在喜气洋洋地展示自我。独具特色的汉服与热闹的节日气氛,成了春节假期一道生动的风景线。

新春走基层,我来到西安市莲湖区的一间汉服工作室,跟随汉服制作者郭娟梅了解汉服背后的故事。10年前,郭娟梅因为热爱走上了制作汉服的道路,而现在她秉持工匠精神,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件汉服,只为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历久弥新的魅力。

汉服的流行带来了一场场国风回归、文化自信的视觉盛宴。每一次汉服精彩亮相的背后,都蕴含着汉服制作者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汉服走出家门,我感受到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态度,以及汉服制作者用热爱默默传承的力量。(记者 李子言)

致敬平安守护者

春节假期,西安旅游持续火爆出圈,各大景区人山人海。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惊艳亮相,让人梦回诗意满长安的盛景。面对如此“顶流”,如何做好安全保障?放心吧,这里有平安守护者的坚守奉献。他们时刻服务群众,保障城市运行。

今年新春走基层,我走进西安曲江新区芙蓉西路消防救援站,跟随消防员执勤备战的脚步,感受平凡里的付出与艰辛。24小时全天候,“火焰蓝”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做到有警必出、闻警即动,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分秒必争、苦练本领,只为守护生命。

行走在平安陕西建设的基层一线,我感动着,也感慨着。无数平凡的身影用坚守换来平安祥和。从他们身上,我真正体会到平凡中的不平凡,感悟到坚守的力量,收获了身边的感动。向平安背后的守护者致敬!(记者 周恒宇)

在担当中绽放青春风采

2月5日,记者陈宏江(右)在蒲城县包西线跨蒲白专用线大桥上采访。 通讯员 姬文彬摄

今年新春走基层,我将目光聚焦到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安工务段蒲城东桥隧车间检查工区。该工区主要负责包西、甘钟、太西等铁路线的140座桥梁、51座隧道、663座涵渠,以及193.648公里路基的检查任务,全程273公里,任务不可谓不重。

桥隧车间检查工区成员都是“90后”。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队伍,常年穿梭于桥梁、隧道、山坡,“日均行走10公里”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工长元鹏鑫是检查工区的“老大哥”。10年来,他行走逾20万公里。“每当看到列车安全驶过,我就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骄傲。”元鹏鑫说。

默默无闻为铁路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守护万家团圆,他们是千千万万个坚守在一线的工作者的缩影。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年的担当。(记者 陈宏江)

看见大时代里的小故事

每年的新春走基层,采访对象都不同。我先后采访过医生、采气工人、村支书等人员。如果我写救死扶伤、能源保供、乡村振兴等主题的报道,或许不够打动人。但如果我写医生、采气工人、村支书生活的点点滴滴,可能更容易打动人。把宏观的概念转化为动人的故事,在故事里看见大时代的小故事,这是新春走基层的意义所在。

作为记者,要深入群众当中、反映群众心声,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最真实、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事件,“看见”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记者要到一线去、到新闻现场去,才能看见。脚下有多少泥土,心里对新闻事业就有多少热爱。新的一年,我将继续践行“四力”,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更多鲜活素材,写出更多有说服力、冲击力和生命力的新闻。

返回省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群众新闻 编辑:陈思兰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