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做活产业扶贫大文章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18-07-12 08:40本报记者 马蕊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点。今年以来,全市产业扶贫坚持大产业、大带动、大脱贫,把脱贫攻坚作为贫困县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重点围绕计划退出县、退出村、退出户,实现产业项目对依靠产业帮扶的贫困户全覆盖、对贫困户技术帮扶全覆盖、退出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形成大产业精准脱贫合力,做活产业扶贫大文章,确保年度减贫任务顺利完成。 合理布局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层次。今年,全市需要产业扶持的有3.16万户、8.53万人,我市按照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特色产业全覆盖的要求,突出特色发展、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合理配置脱贫产业,明确帮扶措施。一方面,推进“粮、果、菜、游”四大主导产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山地苹果、红枣、小杂粮、羊子等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批覆盖全面、特色突出的农产品优势产区。另一方面,推进全产业链扶贫,加快推进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林业产业等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构建大产业扶贫格局。 激活农村发展动力,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全市加快实施“三变”改革“百村试点千村推进”工程,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推广“三变”改革+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预计到年底,411个出列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 注重模式推广,努力培育产业扶贫典型和提高主体的带动能力。今年以来,各县市区按照“一业一龙头、一村一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出台或完善吸引投资的政策清单,引进、培育和提升一批不同层次新型经营主体。预计到年底,要实现县县有模式、有典型,建立市级产业扶贫模式范例库。同时,通过现场观摩、媒体宣传、集中培训等形式,启动产业扶贫模式范例推广活动,引导主体与贫困户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破解产销对接瓶颈,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我市将加快探索适宜本县市区的特色品种和技术模式,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仓储冷链设施建设,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建设气调库、冷藏冷冻保鲜库,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压力;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加强品牌培育、塑造和宣传推介,打造一批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品牌,打通产销信息渠道。 创新技术扶贫方式,确保实现技术帮扶全覆盖。吸纳更多有实招、接地气、受欢迎的土专家进入帮扶队伍,完善110平台运行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持续提升帮扶能力和水平,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群众满意率超过90%,实行技术帮扶全覆盖。各县市区要实行技术干部包联到户,上门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帮扶,实行技术干部包联全覆盖;同时要将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实用技术培训范围,以村为单位、户为单元、人为对象,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免费培训,将有产业需求的贫困户轮训一遍,实行普及性培训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