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张家塔村第一书记段玉擘:发展一户一业 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2-02-18 08:56

2月9日上午,榆林市召开优秀驻村干部事迹报告暨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展示会。5名驻村干部和5名乡村振兴案例负责人全面展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

米脂县城郊镇张家塔村第一书记 段玉擘

 

一、立足实际找破解

(一)初到村上引质疑

2019年5月,受单位委派,到米脂县张家塔担任第一书记,刚到村上,就听见村民们在背后指指点点:“看见他戴一副眼镜、书生气的样子,来了会做甚了?”,“估计就是人家说的那种‘镀金’干部”……面对这样的质疑,我分析自身原因,一是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没有开展实质工作,二是对村民村情不了解,没有解决具体问题。于是暗下决心,白天走访入户、晚上学习政策,力求能够尽快熟悉情况,站稳脚跟。

(二)扑下身子搞工作

在实地走访了解到,贫困户豆国杰一家4人,均身体残疾,劳动能力差,是全村公认最穷的人家。他家户道路极其难走,有一次,豆国杰驾三轮车运输草料,连人带车从家门前路上翻入山沟,三轮车报废,所幸本人只是受了点轻伤。院内屋内更是破烂、拥挤,东西杂物堆满窑洞,进门上炕都要侧身通过。村民都叹道:“豆国杰要翻身比登天还难。

原豆国杰家中 

(三)排忧解难树威信

根据豆国杰家的存在实际困难,与村“两委”研究讨论解决办法,提出先通路、后发展的一揽子办法,并现场分工:我们驻村工作队负责协调资金,村“两委”负责协调邻里村民。我们的想法得到单位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立即安排资金帮助新修道路、改建羊圈、草棚、储物间,改善居家环境。

新建道路施工现场

村民豆国杰家院落对比

 村民豆国杰家养殖场改造前改造后对比

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下子解决了豆国杰不敢想的难题。他当年仅靠养羊增加收入近万元,村民拍手称好的同时,逐步改变当初对我们不认可的看法。2021年,豆国杰仅养羊收入突破3万元。

(四)立足实际找破解

豆国杰家的问题基本解决了,然而村民等靠要思想、没有资源、缺资金、短技术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让这样一个山大沟深、人少地贫的村子有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我们驻村工作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们通过走访、调研,立足村情实际,结合我们帮扶单位优势,研究制定出:坚持差异化发展思维,创新帮扶举措,探索产业发展模式的整体思路。

二、发展产业促振兴

(一)“红眼病”方式搞示范破解等靠要思想问题

我们积极宣传引导发展养殖,经过一段时间,村民并没有多少兴趣,甚至村干部都直摇头摆手。后来发现贫困户张之延有发展散养土鸡的想法,但是想赚怕赔,为打消张之延的顾虑,我们承诺:“你出人工、建场地,我们买鸡苗,帮管理,赚钱归你,赔钱算我的”。也希望借此打开产业发展局面。

贫困户张之延,一户3人,儿子在外务工,妻子因“小儿麻痹”肢体残疾,因患“乳腺癌”,负债近20万元,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张之延为照顾妻子,只能在家务农、打短工,日子过的非常困难。

2019年纯收入7000余元、2020年纯收入20000元、2021年纯收入突破50000元 

张之延通过散养鸡,当年就赚了7000余元,试验的成功,不仅给他自己增加了信心,也使村内原本观望的群众积极主动联系发展养殖,当年统计有意愿发展产业户近20户。我们将这种示范带动方法称为“红眼病”模式。

(二)“3+N”帮扶举措破解发展技术难题

“3+N”是指:驻村工作队3人+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全体干部,每周选派2名驻村,面对面、手把手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3+N”帮扶成效:在驻村为民办事服务中,既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又解决了村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三年来,我们累计派驻到村技术服务人员280余人次,同时邀请市、县专家30余人,在村内先后举办种养殖、林果、手工艺术培训20余次,培训村民600余人次,由此提升种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各类病害风险,提高生产效益,同时逐步培养出种植、养殖、林果、手工艺品技术方面“土专家”10余人。

散养鸡程序化免疫、母牛难产、林果技术培训、妇女民间工艺培训 

(三)“以奖代补”方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在发展过程中,村民们都希望和张之延一样有保障承诺,然而,出现个别村民啥也不干,还能有收入,还带来负面影响,使其他村民也产生懈怠思想,对此,我们及时调整帮扶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发展产业。

奖补类别:

种植:优质牧草(苜蓿、燕麦、甜高粱)

养殖:猪、鸡、牛、羊及特种养殖;

手工制品:(鞋垫、十字绣、剪纸、辣酱等)

林果产品:免费发放优质接穗。

奖补金额:单项补助金额不超过投资总额的45%,且农户奖补总额不超3000元,养殖场、合作社奖补总额不超50000元。    

三年来,我们累计投入奖补资金48.3万元,带动村民投入近60万元,以此方式将村民投入与经营捆绑在一起,既避免单一补助的经营风险,还增强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四)“一户一业”模式破解资源短缺问题

我们鼓励村内利用房前屋后废弃窑洞发展养殖,实施“1311”养殖增收工程,即1个有效劳力、养殖30只羊或100只鸡,年收入增加10000元。这种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模式,逐步得到村民的认可,各类产业户由2019年的11户增加到2021年末的45户。

村内产业收入由2018年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2021年55.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48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4062元。“一户一业”的庭院式经济成为仅次于务工收入的最大增长点。

三、巩固成果保成效

(一)开展消费帮扶

我们在全力支持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消费帮扶工作,三年以来,协调各方面社会力量采购农产品,累计销售总额突破35万元,涉及土鸡、土鸡蛋、小杂粮、红葱、红枣等。通过消费帮扶,促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消费扶贫签约、现场消费扶贫产品交接仪式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

我们在支持发展到户产业的同时,思考如何发展村集经济,在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我们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追求“高大上”,不简单复制,搞拿来主义,因地制宜发展“服务型”、“就业型”集体经济,在服务群众的基础上,壮大村集体经济。既解决村民加工、销售难题,又增加村集体收入。

“服务型”村集体小米加工厂、“就业型”村集体葡萄园 

(三)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时指出: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米脂县的全域生态治理由此继续深化,“封山禁牧”政策推行以来,我们新建村集体饲草加工厂,开展牧草种植。破解“封山禁牧”政策对羊子养殖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引导养羊户由传统放养模式向舍饲养羊转变,确保村内养羊数量的稳定增长和收益的提高,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治理发展的有效结合。

通过差异化发展思维,创新帮扶举措,激发了发展动力、增强了发展能力、整合了闲置财力物力,使张家塔村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如期实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牢记嘱托,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历史征程中贡献我们的力量。

返回米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米脂新闻网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