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雷魏添 姚志伟 时间:2018-06-25 08:39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高西沟村,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相对短缺且无区位优势的传统农业村。在近6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不但拥有了“绿水青山”,而且拥有了“金山银山”。
  走进高西沟村,记者看到,在林草的装扮下,这里犹如世外桃源。水库边的钓鱼人、树荫下拍照的游客、农家小院中尽情玩耍的孩子,无不享受着这宜人的风光。
  “这片林草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站在山坡上俯瞰整个高西沟村,最大的感受是壮美与震撼。壮美主要源于这里的沟沟岔岔坝地成片和黄土高原的梯田景观。而震撼,则来自生态治理。
  尊重自然,生态立村。高西沟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了这里的生态必须得到持续重点保护。近60年的时光里,高西沟人通过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条件促进发展,走上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
  “这片林草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全村的产业都围绕着这些林草展开。这些林草改变了高西沟村。”指着满山绿色,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欣喜地说。从2013年开始,高西沟村着手发展他们的“金山银山”,规划设计高西沟森林公园就是其中一步。“森林公园的设计理念依然是坚持资源保护优先,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姜良彪说。
  如今,这座总投资728万元、栽植各类绿化树种19万株的森林公园初露真容,可为游客提供涉远探幽、观光、采摘等体验。高西沟村呈现出“春赏鲜花、夏藏绿荫、秋摘硕果”的生态美景,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模范村和魅力休闲乡村。
  “发展产业,绝不能破坏一草一木”
  “发展产业,绝不能破坏一草一木。”这句话被每一个高西沟人牢记在心。几十年来,不论生活多么艰辛,为了挣钱而破坏生态环境的事,高西沟村没有人做过。但姜良彪明白,对于高西沟村来说,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带领村民致富,并不容易。“村上没有企业,农田分散,村民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在现有基础上,把农、林、果、旅游列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并且做到主导产业优质、高效、低耗、安全。”
  在高西沟村村民高锦武家的院墙上挂着一块“五星级旅游接待户”的牌匾,这是他家致富的希望。“因为我饭做得好,2010年前后我开起了农家乐,不用出家门就能赚钱。最多时候一年挣了5万多元。”高锦武兴奋地说。
  如今,像高锦武家这样有接待能力的农家乐在高西沟村一共有58家。为了统一有序地管理这些农家乐,高西沟村在村口专门挂起了一个农家乐接待公示牌。每家的位置、联系方式、接待能力、可开展的项目在公示牌上一目了然。
  在山坡上的果园里,村委会主任高治斌家的苹果树长势喜人。“这些果园里有一些是老果树,但大多是近些年才种下的新品种。”高治斌告诉记者,“米脂县有关部门聘请专家对全村果农进行了集中培训。高西沟村还与洛川县荆尧科村结为友好村。村民向对方学习务果技术,采用强拉枝、大改形等技术对全村低产果园进行高接换头、品种改良。”
  2017年,在各类产业的带动下,高西沟村人均纯收入1.4万多元。
  基础设施要搞,生态环境也要保
  对于高西沟村来说,由于过去主张“先治坡、后治窝”,因此全村在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欠账较多。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成了高西沟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植树造林千日难,毁林灭草百年苦’。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搞,但绝不是大拆大建地拆旧村建新村,而是要结合村情,量力而行。”姜良彪说,“这些年来,高西沟村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新修了生产道路,硬化了通村公路,改造了厕所,配置了垃圾箱。同时,还建立了移动、联通基站,接入了电信宽带。村民们过上了‘安全饮用水不用挑,沼气做饭不用柴,施肥不用买,汽车进得来,电视多个台,电脑上宽带’的新生活。”
  在整洁村内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村容村貌的同时,高西沟村还不忘巩固原来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果。村上以村内小荒山、小荒坡绿化为重点,建起了小花园、小果园,以绿化促美化、促文明、促富裕。在如今的高西沟村,村旁道路、水渠农田、庭院形成了网状的绿化结构。高西沟村真正实现了山清、水秀、果香、村美、人富。

返回米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