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洼:美丽如“画” 生态成“金”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杨晓慧 杜芳荣 李春 时间:2016-07-15 09:21
照片均由解永刚摄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农户家门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文化墙引人驻足,宽敞的文化广场上村民或锻炼,或聊天……盛夏时节,行走在米脂县杜家石沟镇柳家洼村,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处处都是美景。
柳家洼村的山水是绿色的,这片绿色来之不易。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柳家洼人以“泥不下山,水不出沟”为治理目标,因地制宜,修田打坝、征山治水、退耕还林,2015年,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生机盎然。 “柳家洼村要想发展,必须要用好乡村旅游这张名片。”柳家洼村村支书常坚介绍说,近年来,该村巧打“貂蝉故里”这张牌,将之打造成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农业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家园先进村”“新农村建设最具活力村庄”“陕西省文明村镇”……村委会阵地的一面面荣誉牌匾见证着近年来该村的美丽蝶变。 村容整洁环境美—— 强基固本让村民住得舒心 柳家洼村位于米脂县城西北20公里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沟壑山区村。虽然村里大部分村民都用水方便,但仍有10多户村民由于地势较高,村里水塔位置偏低,常年通过水窖取水,今年61岁的常浩成便是其中一户。“今年夏天,我不用再去其他村民家里担水了,咱家里也吃上了自来水。”去年,该村投资20万元,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全村住户自来水难题。 这只是该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柳家洼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庭院美化工程,村民所居窑洞宽敞明亮、设备齐全;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村级公路和通户道路由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修建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广场,配置了篮球、乒乓球、象棋等器材,村民农闲时间可健身娱乐;建了标准医务室,方便了村民就近就医。“农民只有生活环境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才能一步步踏上小康之路。”常坚说。 该村还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积极引水上山,突出发展经济林,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千亩良田改造,因地制宜把发展林果业作为“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一个集千亩果树提质增效工程、特色养殖基地建设、日光温室果树栽培示范于一体的长效产业示范园,为农民持续有效增收奠定基础。 创业增收生活美—— 乡村旅游提升村民收入 “黄土高原小山峡,貂蝉故里柳家洼。”柳家洼村有陕北少见的崖窑峁水库自然景区,在当地素有“小山峡”之称。该村充分挖掘这一资源优势,聘请省设计院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规划,极力打造以峡谷旅游风景区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先后在景区筑大坝、修貂蝉山庄,建游泳池、桃园、葡萄园、梨树园、枣园、花卉园以及农作物展示区和农业生产体验区。游客可随时随地采摘自己喜欢的农产品,干自己想干的农家活,如扶犁、点籽、锄地等。仅去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休闲农户的发展。57岁的常鹰过去一直在延安市开饭馆,今年春节过后,他没再回去,而是投资12万元,翻修了自家的房子,在院子里种上了各种蔬菜,还养了一些鸡,准备开一个可容纳40多人的农家乐。“村里有旅游景区人流量不少,再加上去年家里通了自来水,今年屋前的路面也重新加宽了,基础条件都具备,我觉得开一个农家乐挺有前景。”常鹰乐呵呵地说,未来发展好的话,他还打算修建一个鱼池,一方面可以让游客体验垂钓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吃到新鲜放心的鱼肉。目前,该村已发展了不少休闲农户,接待游客的窑洞内设洗手间,安装有空气净化器,摆放了琴棋书牌。每户均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了卫生许可证等证件,游客不仅可品尝到独具陕北风味的农家饭,还可欣赏陕北大秧歌、快板、说书等娱乐节目。 除了休闲农户,旅游业的兴起也带动着村里大棚、果业的发展。村民常永军种大棚香瓜已有6年,今年他的一棚香瓜一半拿到县里去卖,一半在村里就卖了,而且在村里卖的价钱更高一些。常永军还种了15亩梨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老两口每年种两茬大棚,收入近2万元;15亩梨树收入2万多元,每年收入4万多元。据了解,去年,柳家洼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万元,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乡风文明身心美—— 形成淳朴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只有村民的思想素质、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新风尚,农村才会和谐稳定、农民才能安居乐业。”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在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柳家洼村也注重村民的内涵建设。该村先后兴建了柳家洼农村书屋、农技科普室等,免费为村民订报纸杂志,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了“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开展了“学习雷锋精神”等主题“道德讲堂”。 吕艳梅就是村民投票选出来的“好媳妇”。1995年10月,吕艳梅的婆婆突患脑梗塞卧床6年,其间,她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村民称赞她是孝媳、贤妻、良母。据常坚介绍,评选出来的人,村里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而且在项目上优先安排,村民的荣辱观念明显增强,能够以评选出来的人为榜样,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在全村形成一种淳朴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文明之风不仅在村民间蔓延,还延伸至走出去的人,联合友谊分会便是印证。去年,常浩元、常广清等15名走出柳家洼的人,成立了联合友谊分会,希望能够为家乡建设尽一点力。去年,他们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免费为农户的老果园进行改造,强化了各个环节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户科学种植意识和水平,加快了该村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只要看到家乡在慢慢变好,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常浩元感慨地说。 村规民约秩序美—— 村风正 民心顺 政令通 觉悟高 群众自愿协商制订的规章制度,更易为村民接受。从1970年开始,柳家洼村推行集体公墓制,凡是村里人去世,统一葬在本村的饭桌峁山上,不仅为前期的征山治水工程扫清了障碍,更为今天规模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该村又将维护环境卫生写入村规民约,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监督、约束部分村民乱倒乱放垃圾等生活陋习,让村民把环境卫生整治当做自家的事,从而实现了环境卫生村民自治。“以前没有环保意识,垃圾都是随手就丢了,自从村里栽植花木后,一下子美观了很多,再加上统一监督管理,村民也就逐渐改变了乱倒乱放的坏习惯。”村民毕彩玲说。告别陋习的柳家洼村,清洁庭院、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无不显现了新农村的勃勃生机。 为了让村民共同参与到柳家洼村的管理中来,该村还从群众需求出发,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决策及时间向村民大会通报。在日常工作中,该村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透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民主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以该村新农村试点建设为例,当时全体村民对拆迁和征地政策的意见不统一,有的力主尽快实施,有的强烈反对,还有一部分人持观望态度。“村‘两委’班子刚开始也倍感压力,怕好心办坏事。”“两委”会成员常浩满回忆说,最后大家决定,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的决策作用,先由村党支部提出拆迁和征地议案,向群众公开,然后分别召开“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一事一议”会议、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规划方案,群众对此普遍比较满意。 如今的柳家洼村村风正、民心顺、政令通、觉悟高,村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说是非的少了,议论发展经济的多了;无事生非闹事的少了,就近打工挣钱的多了;摸牌赌博的少了,科学种田的多了。”常坚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