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砥砺奋进稳增长 科学务实惠民生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艾永华 郭奋军 时间:2016-05-24 09:04
 
    2015年,米脂县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力加强党风廉政和干部作风建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劲头,在“生态美、文化强、百姓富”三大奋斗目标的引领下,以改善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各项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困难中,米脂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23万干部群众,砥砺奋进,科学务实,县域经济平稳运行,2015年,完成生产总值41.53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增长11.9%,实现增加值10.88亿元,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8160万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6亿元,增长16.9%,其中县本级完成30.28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亿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1万元,增长8.6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718元,增长9.15%。

  一业主导一村一品
  2015年,米脂县把发展山地苹果业作为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导产业,政府扶持、干部引路、大户带动、群众响应,全面奏响大兴山地苹果业的致富之歌。
  一年来,累计完成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新栽面积2万亩,石沟镇管道山村建成荣泰国家级千亩苹果标准园,推广实施幼园标准化管理技术面积0.2万亩、低产果园提质增效0.32万亩,发放果袋100万个,全县苹果总产值达到7万吨。该县成为榆林市唯一一家被省果业局推荐为省级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
  政府大力扶持。米脂县利用中省市现代果业项目专项资金800万元,对达到建园标准的示范园每亩补贴500元,主要解决示范园建设所需苗木、地膜、竹竿、肥料、农药等费用。同时,整合涉农部门资金6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600万元用于示范园的土地整理,每亩安排土地整理补助资金1200元。全年整理果园用地8185亩;新修生产道路40条80余公里,打机井20余眼并配套输水管网200多公里;完成果树管理技术宣传培训11000多人次。
  干部包抓推动。该县将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纳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通过推行县乡领导包抓、业务部门包联的工作机制,确定每名县级包乡领导包抓新建一个300亩以上山地苹果标准化示范园,每名乡镇书记、乡镇长各包抓新建一个300亩以上山地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在年底考核时,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问效、问责。
  科技示范引领。为了提高果树栽培技术和果园管理水平,该县组织镇、村两级干部、苹果种植户等多次赴延安宝塔区,学习苹果管理新技术。县果业管理中心和园艺技术推广站两家技术保障单位落实专人,帮助每个示范园、示范村、示范乡镇制定详实、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方案,从规划、栽植、修剪、打药、施肥,到年底的验收,全程跟踪服务,大力推广以“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为重点的四项关键技术。积极引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诱虫带等新技术。在果园建设过程中,该县坚持做到“七个一”,即:“挖一个大坑、选一株壮苗、上一筐有机肥、施一碗磷肥、浇一桶水、覆一块地膜、栽一个竹竿”,确保最终实现一年栽植、二年培干、四年成型、六年丰产,八年亩产值超万元的目标。2015年7月17日,全省山地苹果管理现场会在米脂县召开,与会省市县(区)领导和专家对米脂县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大户创业带动。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批“能人”返乡创业建果园。鲍庄村村民刘成在外做生意赚钱后,返乡建设300亩山地果园。艾家峁村村民郭志瑜在外做煤炭生意赚钱后,返乡建设550亩山地果园。据统计,该县先后有29名有一定资金积累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建果园,62个村已形成“一村一品”的喜人局面。
  优势在山坡,致富靠苹果。如今,发展山地苹果业已经成为米脂全县农民群众的共识。

  工业发展突破瓶颈
  2015年,米脂县持续加大补短板、破瓶颈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东山梁园区环线道路、工业大道、污水管线工程相继完工,张家湾园区连接线工程建成通车。
  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一批入园项目得到快速推进,绿源3亿方高效液体切割气项目投产运营,冀东100万吨水泥项目开工建设,60万吨真空盐项目建设迈出大步伐。
  据米脂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该县初步形成东山梁、张家湾、姬家峁、高二沟、官庄等五个片区的盐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逐步发展成以盐化工业、LNG工业(液化天然气)、物流运输产业为主,农副产品及服装加工、氯碱下游产品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为辅的六大产业集群。
  同时,该县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强化企业精准帮扶,县财政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00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240万元,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加工、服饰家纺、铸造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产能,以实现增加效益。强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2000万元,全面启动了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鼓励群众创业就业,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996户、新增注册资本金278.5万元,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5亿元,增长11.9%,实现增加值10.88亿元,增长6%;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2.29亿元,占GDP的53.67%。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
  若要富,先修路。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2015年是米脂县交通建设跨越发展的一年,该县全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约3亿多元。
  长期以来,210国道从米脂县穿城而过,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210国道米脂过境线严重阻碍了米脂县城的发展。2015年8月10日,经过米脂县委政府的不懈努力,210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终于启动开工,路线全长10.146公里,计划于2017年11月1日建成通车。该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把210国道过境线“甩”在县城背后,这是加快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是米脂实现“文化强、生态美、百姓富”奋斗目标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连通米脂城区与河西的无定河城郊大桥,由于年久失修,给群众来往通行带来很大不便。2015年,该县投资1399万元,对城郊大桥进行了彻底的维修改造,并命名为“文昌桥”。这一惠民工程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同时,该县建成通车11.43公里的杨家沟红色旅游公路,龙镇与榆绥高速连接线,建成高渠至阳山、高兴庄至黑石窑三级公路,实施了总里程50.3公里的9个通村水泥路项目,总投资2130万元。截至去年底,全县有387个行政村实现道路通畅,通畅率达98%,居全市第一。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2015年,米脂县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和省级节水型县城创建工作,狠抓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实施无定河银河治理工程。该县对两条河道的垃圾、淤泥进行了彻底清理,加固了河堤,改建了排污管道,对无定河小石砭拦河坝进行了拆除改造。河道综合治理后,有效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确保县城度汛安全。同时,改变河道卫生状况,改善了县城人居环境。
  实施城区特色景观提升工程。重点在城区主干道和交通路口打造六点(榆绥高速米脂南立交入口、银河东路大转盘、县城南岔路口、治黄路大转盘、街心花园转盘、王沙沟景观村)、三街(银州中路、盘龙南路、步行商业街)、一廊(无定河生态廊)特色景观。在榆绥高速米脂南立交入口处,矗立起“千年古县、魅力米脂”的大型浮雕,在城区建成街心花园和唢呐雕塑。通过城市景观提升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千年古县”的文化氛围和城市品位。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完成了该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和厂区土建、绿化、设备安装、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等相关附属工程。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污水处理率达到85%。加强对县城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开展了公共饮用水水质监测,确保公共供水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使老百姓喝上健康安全的纯净水。
  实施城区天然气输配续建项目。完成了天然气调压站扩建工程,和部分地段管网铺设,天然气管道逐步向城郊镇王沙沟、镇子湾等县城周边乡村延伸。2015年,该县新增燃气锅炉和大型餐饮灶具30余户,新增居民天然气用户2100户,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干净、卫生。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项目。2015年,该县将农村公路清扫工人全部纳入环卫工管理范畴,农村清洁工作已从乡镇驻地、公路沿线向所有村庄延伸。杨家沟村、高西沟村、姜氏庄园的环卫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所需环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和城乡环境卫生百日整治大行动,使全县城乡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2015年,米脂县教育事业硕果累累、捷报频传:米脂中学刘祥同学以672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去年陕北地区唯一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考生;米脂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米脂县通过省政府“双高双普”评估验收;米脂中学公寓楼、教学楼,米脂县第三幼儿园、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等建成投用……
  一件件关乎千家万户的喜事、大事令人欢欣鼓舞,米脂教育事业实现大跨越。
  学前教育更加优化。截至2015年底,该县建成公办幼儿园13所、民办幼儿园16所,全县实现了“一镇一园”,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投资600余万元,为各幼儿园配备了图书、玩教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评估认定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一类园1所、二类园11所、三类园9所。初步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所。同时,严格落实幼儿园运转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扎实开展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测试和实验工作,全力消除幼儿园“小学化”和“保姆化”倾向。
  义务教育更加均衡。该县通过主抓硬件均衡、师资均衡、生源均衡,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2015年,中考500分以上的考生达到250人,比上年增加45人。北街小学、南关小学、印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成为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南关小学和第一中学成为市级实验室标准化示范学校,米脂中学、第三中学、北街小学、南关小学创建为市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高中教育更加优质。米脂中学投资550万元按照省级示范标准新增14个部室,组建了24个学生社团、11个名师工作室。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率高出全省5.78个百分点,二本上线率高出全省7.48个百分点,考入“985”、“211”高校的学生人数创历史之最,79人被“211”工程大学录取,其中29人被“985”工程大学录取,刘祥同学成为陕北地区唯一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考生。
  职业教育更加创新。按照“一体两翼”的办学思路,该县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工作。全年共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170人次,其中,组织农民参加各种技术培训202人次,累计向外或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10人,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率先在全市建立起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了7期综合实践活动,共有1336名学生在基地进行体验。

  “千年古县”绽放异彩
  2014年,米脂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成为陕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这一称号给已经享有“文化县”美誉的米脂县又增加了一块“金字招牌”。2015年,该县抓住“千年古县”命名的有利时机,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千年古县”绽放异彩。
顶层设计定思路。该县启动实施了“文化强”奋斗目标的规划编制工作,抽调文化界的领导和业务人员组成工作组,广泛征求米脂文化“土专家”的意见建议,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路和“遵循规律,切实可行”的原则,在充分摸清、吃透米脂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米脂县“文化强”发展规划》,为米脂文化事业发展设计出宏伟蓝图。
五大项目强基础。一年来,该县紧紧围绕“一城(古城)、两沟(高西沟、杨家沟)、一洼(柳家洼)、三庄园(姜氏庄园、常氏庄园、马氏庄园)”等重点建设景区,实施了窑洞古城保护维修、杨家沟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姜氏庄园西南寨墙维修及旅游设施建设、行宫东侧二期维修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电影院维修改造等五个重点建设项目。对常氏庄园、李鼎铭陵园故居、天王塔等文物古迹进行了维修保护。文化建设投入之大、涉及面之广,在米脂文化史上前所未有,2015年,全县文化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5396万元。
投资百万兴文艺。该县出台了《中共米脂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联工作促进文艺繁荣的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支持文艺家协会建设和文艺创作。2015年,共资助大小文艺活动及基础性工作项目59项,米脂县知音合唱团、青年歌手杜朋朋等一批荣获全国大奖的文艺团体和个人受到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开创了文艺工作新局面。
  文物保护迈新步。2015年,该县申报的貂蝉传说、李自成传说等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米脂小米、米脂九曲、米脂老陈醋等九个项目申报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召开了“歌从陕北米脂来——杜朋朋陕北民歌演唱艺术座谈会”,杜朋朋被县政府公布为“米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整理出版了非遗系列丛书《米脂风物》《米脂唢呐》,成立了米脂县古城文管所,窑洞古城的保护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

  民生保障稳步提升
  米脂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县委政府必须要精打细算。该县积极筹措财政资金,统筹推动医疗、卫生、民政、扶贫等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该县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要求,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55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通过省考核组验收。县医院住院楼项目主体完工,县卫生综合大楼和城郊镇、沙店镇卫生院启动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医保救助体系建设,2015年,新农合筹资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500元,其中农民缴费80元,全县共有17.46万名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01%。同时,对自负超3万元的患者实施大病保险救助,切实减轻农民看病负担。
  社会救助规范化动态化。为使“低保”对象公平合理,该县坚持严进宽出、应保尽保的原则,建立“低保”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机制。2015年,全县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8428人,发放低保资金8019.5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划分为三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0元,补差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156元。城市低保对象划分为5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5元,补差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327元。在县内四所医院和榆林一院、二院、北方医院、星元医院、康复医院开通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对城乡困难人群突发重特大疾病实行医后救助,根据病情和费用大小,按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的20%、30%、50%比例给予救助。全年实施医疗救助7277人,救助资金1094.4万元;医后救助1581人次,发放救助金654.6万元。
  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该县扎实推进“五保”敬老工作,建立敬老院集中供养与农村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五保供养机制,分散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集中供养对象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全县共有五保对象918人,2015年发放保障金656.16万元。全县敬老院全部采用暖气供暖,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提高。认真落实完善孤儿和“三无”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孤儿和“三无”人员档案,加强跟踪管理服务,下拨“三无”人员补助资金73.42万元。
  精准扶贫开创新局面。该县制定了《关于“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的实施方案”》,按照“两步走”战略,计划于2017年实现92个贫困村、3.43万贫困人口稳定精准脱贫,于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县。2015年,通过全力实施“专项、行业、社会”三大扶贫战略,贫困农户收入不断提升,全年实现29个贫困村“摘帽”脱贫,1.2万贫困人口稳定精准脱贫,分别占市级下达该县脱贫任务的100%和120%。
  平安米脂安居乐业
  2015年,米脂县人民法院的“新三·三制”审判模式,由省委改革办作为一项改革措施上报党中央;杨家沟镇的“说事中心”说出了民意,说出了和谐;桥河岔便民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变“上访”为“下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桃镇“平安三字经”、李站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话“三件套”、郭兴庄镇的“平安水杯”等创新举措,使“平安米脂”创建深入千家万户。
  该县抓住“平安米脂”创建工作不动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八位一体”包抓责任制。该县全面落实县四套班子领导、政法部门领导、政法委科级干部、乡镇主要领导、包片领导、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干部、中心户长“八位一体”包抓责任制,严格执行《平安创建目标任务书》、《关于严格执行省市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责任查究的意见》等硬性指标,切实将各级干部晋职晋级、评先竞优、工作津贴等待遇与“两率一度”工作挂钩,真正做到奖优罚劣,确保“平安米脂”创建常抓不懈,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维稳研判长效机制。该县认真落实每月开展一次,重点时期每日开展一次,外省市热点事件维稳形势研判例会制度,将维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判,逐一落实稳控方案和责任人,认真完善研判纪要记录,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四五三”矛盾排查机制。该县创新推出“四五三”(即:属地、系统、专项、台账“四排查”;领导包案、杨家沟‘群众说事中心’、城郊镇‘六位一体’、姬岔‘村级联席会议’、‘新三三制’审判模式“五调处”;领导责任、工作预案、干部下访“三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模式,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纪要月报、“民转刑”案件统计上报等制度,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的化解矛盾新格局。
述职沟通评议机制。为使平安米脂创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该县建立了综治委八个专项组定期述职制度、乡镇综治委(办)主任年度述职制度、综治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联系点工作制度。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沟通联系工作机制,广泛征求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对平安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使全县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制度的完善,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该县的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近年来,米脂县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采取下派第一书记、开展党员“三教育”活动、全面推行干部“驻村工作日”制度、创办《村务公开报》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一书记全覆盖。李郝山,这个仅有375人的小村庄,地域偏僻,自然条件落后,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是个典型的软弱涣散村。针对落后村的实际,2014年,米脂县向农村选派15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并配备5万元工作经费。艾峰就是李郝山村的第一书记。
  通过艾峰和新班子的共同努力,李郝山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新增高标准农田450亩、新发展果园200亩、新修生产道路12公里。这个曾经有名的“烂杆村”在一年之内蜕变成了“先进村”。
  像李郝山村一样,2014年选派第一书记的15个村全部明显转化升级。2015年米脂县又新选派了109名第一书记,实现了全县软弱涣散后进村、“升级晋档”差类村、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第一书记”上任后,大显身手,积极为所驻村整建组织、解决群众纠纷、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县每年从全县近40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中,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目前,已对31名优秀村支部书记按年度每人每月给予500元工资奖励。
  推行“驻村工作日”制度。2014年以来,米脂县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周二“驻村工作日”制度暨“345”农村工作法,即建好“三账”察民情:村情台账、户情台账、事情台账;开好“四会”议民事: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当好“五员”解民忧:政策宣传员、党建指导员、纠纷协调员、民事代办员、信息联络员。针对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的实际,该县还出台了《乡镇便民服务代办员制度》,规定驻村干部兼所驻村代办员,为群众代办民政、计生、社保等6大类事项。据统计,2015年全县478名乡镇代办员,累计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8312件。看似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却成了群众交口称赞的佳话,在2014年榆林市民意调查中,米脂县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高达82.7%,比上年度提升近40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
  村级事务“三级公开”。村务不公开是产生矛盾的隐患。为了给村民明白,还干部清白,米脂县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治理进程,开创村务公开新载体,规定各乡镇每季度创办一期《村务公开报》,对辖区各行政村的党务、村务、财务3大类22款40项事项,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方式全面公开。“过去的村务公开写在黑板上或贴在墙上,风吹雨淋,很不方便看,现在有了《村务公开报》,村里的事务一目了然。”石沟村村民杜仲说。
  为了使涉农项目全面公开,米脂县大力推行村级事务“三级公开”创办《项目公开报》,规定县直涉农部门每年在年初公开项目实施计划,年底公开项目实施结果;建立《村务明白卡》,实行一事一卡、一户一卡,确保人人知晓,户户明白,形成内容全面、相互印证、综合立体的县乡村“三级”村务公开机制,从源头上有效化解了一些村级矛盾和纠纷。
  党建引领促发展。针对当前一些农村党员不履行义务、不守纪律、不发挥作用等问题,2015年3月至5月,米脂县集中开展了以“强党性、正党风、严党纪”为主题的党员“三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党群活动日”制度,即每月最后一个驻村工作日为全县农村“党群活动日”,及时传达中央方针政策,对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和全体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表决等。同时,该县制定了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实施意见,通过严肃党风党纪,有效提升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责任就是压力,压力就是动力。为了让群众发展苹果产业,我带头承包了村集体66亩土地栽植苹果树。我的果园建起后,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一致提出整合平整村里山地,建设高标准山地苹果果园。”印斗镇常渠村党支部书记常本观说。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共发展果园377亩,户均10亩多,预计果园挂果后每亩可增收1万元。
  “十二五”硕果满枝,“十三五”任重道远。米脂县已经科学谋划出“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县委县政府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作风,带领全县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正在为实现“生态美、文化强、百姓富”三大奋斗目标奋力前行。

返回米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米脂新闻网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