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马龙 时间:2015-12-10 17:07
各路段监控情况。 马龙摄 夜幕降临时,大街小巷总能看到闪烁的警灯;群众利益和权益受到侵害时,身边总能感受到人民警察守护平安的身影;矛盾纠纷产生时,群众心里总有春风化雨般的温暖……米脂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路子、新方法,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夯实基层警务建设,全面构筑快捷高效、全方位、广覆盖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让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县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1件,安装治安监控探头103个。去年,该县取得了全市政法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第二名、全市平安创建目标任务考核第一名、全市公众安全感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市平安创建先进县荣誉称号。 三级群众“说事”体系、村级联席会议制度、“六位一体、四定三包”调处机制、“新三三制”审判模式——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米脂县杨家沟镇群众“说事中心”,罗硷村村民至今对一件事仍记忆犹新:罗硷村因高压线杆塌落,导致40多户村民断电停水,村民罗红伟家房顶出现裂缝,这件事情久拖不决,群众反响强烈。杨家沟镇“说事中心”了解情况后,主动进村入户下访,召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协商,研究对策。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积极与电力局沟通协调,最终达成由电力局一次性赔偿罗红伟7000元、重新架设线路、恢复三项动力电的一致意见,及时化解了一起充满“火药味”的群体事件,群众连声称赞。 “去年以来,杨家沟镇在镇上建立了群众‘说事中心’,村里建立了群众‘说事室’,村民小组建立了群众‘说事点’,三级‘说事’网格体系走出了一条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子,‘有话请你说、有气请你发、有结我来解’。”杨家沟镇综治办主任刘存波说。 米脂县艾坪村的5户村民与安乐寨造纸厂因出路发生纠纷,12年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5户村民多次扬言要越级上访。该县城郊镇综治维稳中心联合综治、公安、法庭、司法、国土、工商以及村委会,召集当事双方坐在一起,面对面、心交心,摆事实、讲道理,真诚开导,耐心解释,深情感化,使原本完全对立、消极抵触的双方当事人情绪逐渐缓解,最终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该县城郊镇还创新推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群团调解、行业调解、五老调解和综治维稳中心的“六位一体”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目前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件,调处成功36件,调处率100%。
法官在田间地头宣传法制。 高艳宁摄 “我们18年的出路问题就是因村级联席会议制度得到了解决。”在“村级联席会议”调处化解后,张本炯等5户村民送来一面锦旗以表达他们的感激喜悦之情。米脂县姬岔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县首创了“村级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明确驻村干部、包片领导、村“三委”成员、调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为组成人员,规定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集中讨论村级重大事项,重点解决村里各类矛盾纠纷,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这些工作方法只是米脂县调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该县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集体访、越级访,实现了“一控制、四下降”工作目标。该县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思路,对每一起矛盾纠纷都严格实行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的“四定”,包化解、包跟踪、包反馈的“三包”调处办法,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为了全面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米脂县法院在案件审判活动中,创新推出了法官、人民陪审员、社会力量各占三分之一的“新三三制”审判模式,将“法官执法、群众参与”的方式紧密结合,并根据案情需要,机动灵活地邀请安排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工作者、乡镇司法人员、社会代表、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诉前调解工作,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充分化解,不仅节约了审判资源,而且创新了社会治理。目前,该县通过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大调处,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小问题不出村(社区)、一般问题不出乡(镇)、大问题不出县的良好格局。
闲散青少年法制教育。 马龙摄 “天眼工程”、“小探头”全覆盖、立体治安防控格局、24小时不间断巡逻—— 筑牢幸福安全网 创平安不易,保平安更难。只有治安防控,平安才是“耐用品”。今年3月份,米脂县公安部门成功侦破系列入室盗窃案件30余起;9月份,又侦破系列摩托车盗窃案件3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2名,追回摩托车14辆、摩托三轮车1辆。入室盗窃和摩托车案件的侦破,是米脂县利用视频监控破获的典型案例。据了解,“天眼工程”建设以来,米脂县在震慑违法犯罪、视频巡逻防控、案件线索查证、证据固定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利用“天眼工程”建设成果已累计侦破案件达260余起。 10月27日,记者来到米脂县公安局指挥大厅,4名公安干警正在电脑前观看各个卡口的监控视频情况,墙上的大显示屏,米脂城区的整体面貌和各个重要路段、机关单位尽收眼底。米脂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李亚洲告诉记者,目前米脂城区在不同地段的高楼设置了3个高空高清监控探头、103个治安监控探头。在显示屏幕上,民警将其中一个高空探头通过拉伸的方式向记者展示,可以清楚看到百米以外的车辆和行人。 在实施“天眼工程”过程中,米脂县累计投资1770万元,分两期进行建设,共计新建高清视频监控180个、治安卡口8套,并建成了视频联网传输平台、视频监控中心等项目。一期共建4套治安卡口、103个治安监控探头,目前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共建治安监控77个,其中城区55个、乡镇22个,建成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7套、交通智能卡口4套、违停抓拍6套、高空治安监控3个,这些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同时,该县还加强“小探头”建设力度,全县各金融网点、学校、行业场所、重点部位共安装监控探头、报警器3000多个,基本实现了100%全覆盖。 “天眼工程实施以来,有力地震慑和打击了犯罪,极大地强化了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这些主要表现在事前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事中及时的处置和事后的取证。”李亚洲谈到这项惠民工程时说。 “天眼工程”的建设与投用,只是米脂县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方面。该县还将力争形成“空中有监控,街面有巡防,边界有卡口,社区有警务室”的治安防控新格局。在边界查控网建设方面,累计投资40余万元,按照省市公安机关确定的标准,建成了王沙沟、吴家沟、吕家硷3个公安检查站,配备专职民警20余名,配齐了装备设施,充分发挥出了扎边封口的作用。同时,还加强街面巡防网建设,将全县城区划分为3个防区,按照车巡、摩托巡相结合的方式,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网格化巡逻,街面见警率、民警的管事率大幅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枪械综合实战演练。 马龙摄 人员“沉下去”,工作“搞上来”—— 服务群众精细化 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米脂县银北社区是城区内人口、行业场所的主要所在地,治安状况相对复杂,是城区治安管理的重点,辖区有人口2912户近1.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405人。面对这种状况,米脂县以“民警‘沉下去’,工作‘搞上来’”的目标,全力抓好警务室建设,其中银州街道办事处银北社区警务室因贴心的服务,成为群众的“心灵驿站”。 人口管理是警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日前来到银北社区警务室,该警务室主任孙聿霖和民警高星正在为居民查看信息。“打开电脑,只要输入居民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在公安大情报双向积分警务工作平台上便能显示相关信息,有无违法记录。”孙聿霖介绍,银北社区警务室对辖区流动人口进行日常查询管理,确保每个人信息准确,精准“下药”。如果遇到一些有吸毒和违法犯罪前科的人,则会经常找他们谈话,并时常进行跟踪监管,确保辖区不出事、秩序好。 在便民服务中,银北社区警务室给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贴心服务。该辖区有一位82岁的瘫痪老人张秀莲,由于儿女长期在外,换证便成了老人最头疼的问题。银北社区警务室积极协调派出所户籍员上门为其照相,身份证办好后,再送到老人家里。 “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的小事,成为银北社区警务室的主要工作内容,该警务室也因办好小事赢得群众的认可,被称为“心灵的驿站”。 银北社区警务室是米脂县狠抓社区警务室建设的缩影。目前,该县已建成社区警务室5个、中心警务室4个,下沉警力18名。在硬件配置方面做到了“8个1”,即每个警务室至少配备1间办公室、1套办公家具、1台公安网电脑、1台打印机、1部照相机、1部电话机、1辆警用摩托车、1台空调,为警务室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日常工作中,该县警务室民警重点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外出务工人员等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对行业场所、九小场所进行管理,并深入校园、单位、社区、村帮助指导其建立联防队、矛盾纠纷调解队、社区巡逻队等民间组织,加强社会群防群治网络。 “目前,警务室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在特行、人口管理、社区服务、基层防范等方面成效显著,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也有效解决了‘民警沉不下去、职责专不起来、工作搞不上去’的问题。”米脂县城区派出所副所长吕学宏说。
法制宣传进校园。 刘富平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