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高西沟打造全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榆林日报 时间:2014-07-01 10:35
高西沟位于米脂县城东北20公里处,全村126户522人,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533亩,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历史上,高西沟曾流传这样一首旧谣: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但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该村目前林草覆盖率达69.3%,综合治理程度为78%,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多元,现在“山青、水秀、果香、村美、人富”,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陕西省休闲农业明星村等荣誉称号。
一个穷山恶水、贫瘠落后的小山沟,如何在几十年的时间做到华丽转身?
因地制宜
开生态建设先河
“高西沟五十岁以上的人,几乎人人都有一双类似这样的手。那根本不只是长满老茧的手,那是一双双像老榆树疙瘩一样的手,手指的骨关节特别粗大,像树瘤一般突暴着,其粗糙的程度、黝黑的程度异乎寻常;手掌像淬过火的钢一样板硬,板硬程度是我在其他村庄采访过的人群中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冷梦《高西沟纪事》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高西沟人就开始了征山治水运动。在有限的土地上,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坚持山、水、田、林、路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实施农、林、牧各占三分之一的经营模式。到1978年,基本形成“三三制”模式,即3000多亩土地中粮田1050亩、林地1150亩、草地1000亩,人均实现2亩高标准粮田、2亩林2亩草、近2头家畜(包括大家畜),从而使高西沟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和变革,开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的先河,走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坡洼路旁全绿化。”在西部大开发的新时期,高西沟又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三二一”的生态产业结构,即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高西沟现有林地2253亩,占49.7%,其中生态林1660亩、经济林793亩。现有草地1500亩,占33.1%。在家80%的农户具备“棚、场、槽、窖、机、池”配套饲养条件,为发展羊草为主的畜牧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畜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现有的777亩基本农田,占17.1%,其中380亩为人造小平原和宽幅梯田,397亩为可以节节拦蓄的堰窝地,实现了农林牧协调发展,生态家园式的生产结构使高西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建成了“高西沟水保生态展室”和生态防护林区、经济林园区、坡面基本农田区、沟道高效农业示范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示范点、养殖示范户、新能源利用示范户、农家休闲园等示范教学区,被誉为“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二十世纪高西沟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二十年,即七十年代前门庭若市、红火热闹的二十年。1962年人民日报以《山区农业的生命线》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高西沟,1965年授予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八、九十年代,是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二十年,但也是最难忘最可贵的二十年。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高西沟也曾有过集体与个人经济发展的此消彼长,曾经也有人提出过分林分草,“两委”班子坚决不同意,才得以保留下现在的骄人成绩。高西沟第一家实行了封山禁牧,第一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下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奇迹。
经过四届支部三代人40多年的共同努力,高西沟的40架山、21条沟全部得到治理。一个荒山穷沟治理成为一个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建设典范,过去的穷山恶水变成今天的“梯田层层盘山头,金秋果香飘满沟;高山松柏连成片,陡坡牧草绿油油;水库碧澈映青山,平展坝地喜丰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高西沟人用血汗在这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下最好的诗篇,画出了最美的画卷。
突出优势
发展农业旅游新产业
“习惯了大城市的高楼耸立、繁花似锦,初来高西沟的我感觉很失落,但在了解这片土地后,我首先是震撼,然后是感动,现在对外我都说自己是高西沟人。” ——高西沟大学生村官常静
面对这美丽的画卷,高西沟现任村支书姜良彪又涂上了重重一笔: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为此,他先后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四川、延安等地取经,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休闲娱乐生态农业旅游。
高西沟农业生态旅游区占地1200亩,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这里有660亩松柏林、200亩苹果园、200亩大扁杏,有400亩被誉为黄土高原“金字塔”美称的人造梯田和淤地坝、堰窝、水库等水土保持经典工程。旅游区内林木郁郁葱葱,水库碧波荡漾,生态环境幽雅,有“陕北好江南”的美称。旅游区陕北农家生活氛围浓重,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区距210国道210公里,交通便利,现拟开发梯田观光、二郎庙攀登观光、水上游览、安桥墕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等项目,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一走进高西沟,首先可以看到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层峦叠嶂的黄土高坡、纵横绵延的条条沟壑、窜入云霄的层层梯田、沟渠紧锁的坝系工程让人叹为观止。进入林区,仿佛时空变幻,可感受到江南青山碧水风光,充分体会大自然赋予的神奇。景区还有苹果、大扁杏等,成熟时节可供游人自由采摘。通过参观全国第一座村级水土保持成果展览馆,可以了解当地农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寻找当年农业学大寨的足迹,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道。目前,农业旅游示范景区建设已具规模,高西沟水保生态展馆、松柏生态林区、庙梁山观光区、生态果园区、人造平原旱作农业示范区、梯田盘山景观区、休闲农家窑洞和农家游乐园各具特色。现在的高西沟,可以看到层层梯田绕山梁、座座坝堰锁沟掌,家家户户新窑洞,绵绵峰峦碧水漾。游高西沟,可以春赏鲜花烂漫,夏享窑洞清凉,秋摘累累硕果,冬领黄土风光。
走进山脚下的一家旅游接待户,户主高锦武今年55岁,这位农家大叔自家有三孔窑洞,在院子里搭起凉棚,棚下支起桌椅,游客就坐在院子里品尝特色农家菜。据了解,村里所有接待户都是一样的收费标准:吃饭每位30元,住宿每天30元。“开始我自己也不愿意,想着这能挣钱吗?后来村上的领导给我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还指导我怎么去搞,我才勉强同意试一下。结果年收入5万元左右,和大儿子在外打工收入都差不多了。”高锦武高兴地说道。
据悉,全村目前共发展休闲农家48户,休闲农业从业人数100多人。2013年休闲农业年总收入10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休闲农业已成为高西沟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谈及高西沟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打算,姜良彪已经有了自己的构想。他说:“我们不能满足现有的一点成绩,要看到高西沟还有很多不足。发展旅游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必须跟上。我们村集体资金困难,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那怎么办呢?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西沟可以用集体资源入股,吸引有实力的公司出资,村企合作,共同开发打造这一旅游景点。公司化的管理,效率会更高,也能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
返回米脂新闻首页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